布林肯談香港台灣  說話像極蓬佩奧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2/03 13:40

最後更新: 2021/02/03 13:40

分享:

分享:

布林肯談香港台灣  說了蓬佩奧說過的話

拜登上任後,核心幕僚逐步釋出對中美議題的立場。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1日接受上任後首場電視專訪時,在談及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及台灣問題時措詞嚴厲,內容與前任共和黨政府國務卿蓬佩奧相比,基本並無二致,反映相關議題勢必繼續令中美關係深受挑戰。

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訪問時說,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派出的新冠病毒(COVID-19)源頭調查人員,已前赴中國武漢現場,中方在允許專家進入病毒發現地點,但這些表現仍「遠遠不及格」。

布談疫情:中方缺乏坦誠是深層問題

他指稱中國沒有履行國際義務,沒有提供有關疫情疫情源頭的資訊,缺乏透明度和坦誠是一個深層問題;並且表示:

毫無疑問,特別是新冠肺炎首先爆發時,即使是今天,中國仍然未有向國際社會提供必要資訊和確保專家可以進入中國。

There’s no doubt that especially when COVID-19 first hit, but even today, China is falling far short of the mark when it comes to providing the information necessary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aking sure that experts have access to China.

美歐外長談中國  布林肯未提一件事惹關注

美新任國務卿布林肯是誰? 曾言「中國是美國最大挑戰」

至於香港議題,布林肯指稱中國對香港的所作所為「非常過分」,沒履行香港維持自治的承諾。中方通過影響深遠的港區國安法,明定分裂和顛覆罪名後,已對支持民主示威者發動一波波逮捕行動。

布林肯談香港 聲稱要給出「避風港」

布林肯宣稱,美國必須對逃離遏制的香港人打開大門,如同英國承諾所做的:

我們見到香港人再度起身捍衛自身權利,這些權利是原本保證會給他們的。如果他們是中國當局打擊的受害者,我們應該做些事來提供他們避風港......

If they’re the victims of repression from Chinese authorities, we should do something to give them haven......

布林肯在訪問中,被主持人提問道,「你曾在任命聽證會上說過,中國是對美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威脅,如果中國對台灣採取任何行動,你會採取措施嗎?你認為美國未來可能與中國發生軍事對抗嗎」?

布林肯未直接點名回應台灣問題,但稱中國毫無疑問比起其他國家構成美國最大的挑戰,但這是一個複雜的挑戰;但強調,美國要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確保美國的軍事布局,能夠阻止中方的「侵略(aggression)」。

making sure that our military is postured so that it can deter Chinese aggression......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布林肯上任國務卿 美媒:但支配美國外交的是中國

布林肯:期望與中國合作 但再稱新疆「種族滅絕」

但布林肯補充,中美關係有對抗的一面,當然也有競爭的一面,同時還有合作的一面,但不論美國是在處理美中關係的任何一面,都必須能夠從一個強勢,而不是弱勢的立場來對待中國。

布林肯又說,美國若重新參與全球事務和國際組織,就會獲得對抗中國的力量,「因為當我們退出,中國就會補上」。

「因為當美國退出 中國就會補上」

值得注意是,布林肯在批評中國疫情通報不透明、宣稱接受香港人;在談及中美軍事對立時,又聲稱要阻截中國「侵略」,基調與前任的蓬佩奧(Mike Pompeo)基本相同。

其中,蓬佩奧卸任前被問及若大陸武力攻台,美國是否提供防衛?蓬佩奧並未直接回應,但強調,美國會採取一切措施緩和區域緊張。

而布林肯在訪問中談及的疫情及香港問題,中方已多次回應,重申中國透明通報疫情信息,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中方措施符合基本法。對於台灣議題,北京亦不斷申明領土主權問題,是中方底綫之一。

責任編輯:鄧國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