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美媒:軍方押注中國 拜登一味譴責但無用
▲ 美媒指拜登的口頭譴責對緬甸政變的發展沒有幫助
緬甸軍方高層發動政變,扣押總統溫敬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引起國際關注。美媒分析,盡管昂山素姬的民主形象受挫,她仍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事件表明隨著中國實力增強,美國不再具有在該地區制定規範性議程的道德權威,或經濟政治手段。拜登一味口頭譴責沒有發揮作用,須思考如何阻其倒向中國。
中國與緬甸交好,拜登面對兩難境地
彭博社指出,緬甸國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因對羅興亞人的鎮壓,面臨種族滅絕指控並遭到美國和英國制裁。與此同時,北京向他表示尊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個月會晤這位64歲的將軍時,稱讚兩國的「胞波」情誼,並形容緬軍以民族振興為己任。而美國對抗中國崛起的戰略關鍵是,集結亞洲國家的支持。
白宮威脅說,如果軍方不改弦更張,美國將採取行動;民主黨參議員、將上任的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Bob Menendez呼籲對緬甸軍方領導人實行「嚴格的經濟制裁」。但拜登在制定應對措施時面臨兩難境地,即如何在不傷害廣大人民的情況下,懲罰緬甸的軍方將領。
相比之下,中國反應平淡。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緬甸是「友好鄰邦」,並敦促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另外,中國仍會謹慎行事,避免做任何可能會疏遠昂山素姬支持者的事情。王毅上個月訪問期間會見了昂山素姬,並談到了兩國如何加強協調合作。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是緬甸的第二大投資國,僅次於新加坡,獲批金額為215億美元。中國佔緬甸貿易總額的約三分之一,是美國的10倍以上。
拜登應考慮戰略布局,而非單純的道德譴責
華爾街日報指出,多個西方國家均作出譴責,呼籲當局透過對話、民主程序解決爭端,要求立即釋放昂山素姬等人,美國更表示考慮重啟制裁。相較其他國家的聲明,中國僅表示希望緬甸各方維持政治及社會穩定,華府智庫認為,中國是在藉此與緬甸軍方維持良好關係,以便日後發展外交關係。
拜登政府威脅再次經濟制裁緬甸的舉措,恐傷害緬甸人民,甚至將緬甸進一步推向中國,西方國家的不負責任,會讓緬甸認為中國是更可靠的夥伴。
美國政府在亞洲的首要外交政策應該是限制中國控制像緬甸這樣的獨立國家,尤其是印太地區具戰略地位的國家;如果美國任由緬甸投向中國懷抱,美國對緬甸的影響力勢必會降低,華府在回應軍方政變時,必須要考慮亞洲戰略布局,而不是單純的道德譴責。
責任編輯:陳建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