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新華社連發四評論 喊話拜登政府四不得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2/08 20:12

最後更新: 2021/02/08 20:12

分享:

分享:

【中美角力】新華社連發四評論 喊話拜登政府四不得

美國拜登新政府上台,中美競爭大格局未變。拜登政府一邊口頭繼續對中國強硬,一邊展示就部分議題合作意願,對中國具體戰略則尚在醞釀之中。新華社近日連續發表4篇評論文章,喊話美國拜登政府,呼籲正確把握中美關係航向。新華社4篇評論分別表示,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人心相通之橋拆不得,經貿往來之勢擋不得,科技交流之路斷不得。

點擊圖片放大
+3
+2

第一篇評論《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指出,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期待中美關係重回正軌成為國際上許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看待中美關係,要看大局,不能只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文章表示,中美關係大局毀不得,是因為衝突對抗沒有未來,是因為歷史大勢不可阻擋,是因為時代挑戰呼喚共同擔當。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者甚至是對手,這是犯了歷史性、方向性、戰略性錯誤。中國發展的根本目標是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中美之間可以有良性公平的競爭,但須防範衝突對抗、兩敗俱傷的危險局面。

文章提及,中美在2001年攜手反恐,2008年合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14年共同阻擊伊波拉病毒,2016年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實踐證明,中美合作可以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當前,從應對新冠疫情到穩定經濟,從應對氣候變化到維護數字安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化解危機。在巨變的時代,中美關係的巨輪能否保持正確航向,不僅與兩國人民利益密切相關,也關乎世界前途與命運。

文章引述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話:「掌握我們命運的不是星座,而是我們自己。」中美關係向何處去,取決於我們的視野和選擇。美方是時候拿出政治遠見,同中方相向而行,做出無愧於時代的關鍵抉擇。

點擊圖片放大
+2

布林肯楊潔篪通話 姿態強硬雙方聲明顯差異

第二篇評論《人心相通之橋拆不得》表示,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人文交流的「軟身段」,起到了難以替代的「潤滑劑」作用,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文章指,2017年,兩國人員往來超過530萬人次,中國在美留學生總數超過40萬人,美在華留學生也增加到2萬人。美方數據顯示,中國在美留學人員佔在美全部留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每年給美國貢獻的價值超過150億美元。

評論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國家關係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係。廣泛深入的人文交流與溝通,是實現相互理解、避免衝突的最好途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等美國機構團體以及各界人士通過發表聯名信、撰寫文章、舉辦視頻交流研討等多種方式,持續發出反對美中對抗、支持美中合作的理性聲音。哈佛大學已故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指出,所謂美中人文交流「脫鉤」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主張人文交流「脫鉤」的人是少數派。

馬克龍明言拒絕美國:歐盟不應跟隊圍攻中國

拜登想聯手遏中國?德法疑似合唱反調

第三篇評論《經貿往來之勢擋不得》指出,2020年中美關係經歷了建交40多年來最嚴峻局面,但中美經貿合作逆勢增長,全年貨物貿易額增幅超過8%。美國上屆政府推動縮減在華投資,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證券的持有率近年一直高企;美國上屆政府政策給美中之間金融流通帶來更大風險,但並沒有影響市場對兩國之間更大規模金融融合的期待。

文章表示,中美40多年間,雙邊貿易額較建交之初增長了250多倍,雙向投資從幾乎為零攀升到近2400億美元。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兩國資源禀賦各異,經濟高度互補,中國快速發展既得益於同美國等各國開放合作,也反過來為美國等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動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中美經貿合作支撐美國超260萬個就業崗位,兩國貿易平均每年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約850美元生活成本。美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累計已超7萬家,年銷售額達7000億美元。

文章稱,貿易戰並未改變中美經濟高度融合關聯的局面。2020年,中美貨物貿易額逆勢增加,埃克森美孚、特斯拉、沃爾瑪等美企擴大在華投資。金融領域,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大幅增加,同時華爾街持續擴大在華業務,美國惠譽評級公司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報告顯示,91%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去年在中國市場仍保持盈利,87%的企業表示不會撤離中國。

評論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合作不僅承載兩國人民的福祉,也關乎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願同美方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並就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開展合作,助力兩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新的十字路口。經貿合作仍然是中美關係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對兩國來說都是唯一明智的選擇。

美媒:中國有機可乘 因拜登外交團隊有一特色

中美對話要來了?克里料很快與中國氣候特使通話

第四篇評論《科技交流之路斷不得》稱,中美40多年來,從零星溝通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深入合作,中美兩國已互為不可或缺的科研合作夥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統計數據顯示,中美互為第一大國際合著論文合作對象,相互依賴遠超其他任一國家。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正負電子對撞機、核聚變等眾多合作項目讓兩國互惠共贏,基因組研究、量子計算、空間科學等領域中美共同參與的科研成果更讓全球共享福祉。

文章指,中美科技交流早已形成無法阻擋的燎原大勢。從硬件到軟件,從基礎科學到應用研發,兩國科技發展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彼此融合中不斷優化鞏固推進。美國保爾森基金會旗下馬可波羅智庫去年發布報告顯示,美國科研機構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有中國教育背景,美國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與來自中國的人才關係密切。

文章表示,對世界來說,中美科技交流合作更是「全球贏」。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科技交流合作的成果為應對氣候、環境、生態、能源、疾病等全球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世界穩定發展持續產生深遠影響。破壞中美既有科技交流合作,將打亂全球數十年建立起的科技合作生態與供應鏈良性反饋和循環機制;在氣候變化、新冠疫情等迫在眉睫的人類危機面前,給國際社會有效推動應對機制平添障礙。

文章最後指,在日益多元的世界中,科技霸凌無異於種族主義之邪路;在日益互聯的世界中,技術圍堵等同於孤立者之歪路。要維護和增進兩國乃至全球人民的福祉,應優勢互補,而非脫鉤切割;應相互融合,而非彼此隔離;應合作共贏,而非衝突對抗。顯而易見,中美科技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斷不得,也不會斷。

美發言人被問一中政策 停頓數秒結巴說沒變(有片)

拜登對華戰略 美前官員:貿易不再是中美關係推動力

中美打科技戰 英媒示警:台灣會被推向死亡中心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連兆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