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經貿自主戰略下 美「聯歐制華」算盤難打響?(第二版)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2/23 18:12

最後更新: 2021/02/23 18:54

分享:

分享:

分析指,歐盟不願全面介入中美的角力,不希望成為任何一方的附庸

中美走向全方位角力,歐洲成為雙方拉攏的目標,但要完全選邊站並不簡單,歐洲企業、地方民調都曾對此表達擔憂。歐盟委會員在新發布的戰略文件中表示,歐盟將成為更「自信」的全球參與者,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單邊主義盛行,以及新冠病毒大流行等全球挑戰。學者解讀,歐盟借此展示它有能力應付外部問題,而不是中美兩國的附屬,「歐洲主要國家都進行了反思,現在歐洲至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歐洲需要投資於它的戰略自治和獨立」。

(新增未段民調)

歐盟正計劃重振世界貿易組織(WTO),進一步發展在世界各地的貿易,並加強與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夥伴關係。歐盟貿易主管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新戰略應該給歐洲提供工具,當面對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時,可以保護自己。歐洲奉行的是一條開放、戰略和自信的路線,有能力通過領導力和參與來塑造周圍的世界。美國總統拜登計劃正扭轉特朗普的政策,後者施加的報復性關稅影響了與歐洲盟友的關係,同時中國也向歐盟拋出橄欖枝。

如何對待中國是個難題

美媒指出,對於歐盟而言,盡管存在價值觀的分歧,但北京卻掌握了經濟實力的砝碼,中國去年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在其他國家仍艱難應對疫情之際,中國經濟目前是主要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它作為經濟強國的崛起,是促使歐盟宣布其貿易戰略的第二大推動力,僅次於全球化。

【中美角力】布林克歐外長談聯合抗中國 美方點名5G

王毅為中美復談開出4條件 美棄科技與關稅戰(第三版)

歐盟的戰略文件寫道:「確保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承擔更多的義務,並同時處理其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造成的負面溢出效應,將是歐盟重新平衡雙邊貿易關係的核心。」與中國締結的《全面投資協議》,則是平衡雙邊貿易關係的重要步驟,而該協議仍需歐盟議會批准。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Herrero指,投資協議的範圍有限,並沒有真正讓天平偏向歐盟。可能讓中國收購更多的歐盟戰略性高科技公司。她認為,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侵略性日益加劇,帶來的經濟收益會隨之下降,安全問題將佔據更重要位置。隨著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在今年卸任,風向可能改變。

與美國合作存在的挑戰

雖然與中國的貿易額更巨大,但歐盟與美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是雙方合作的主要考量。該戰略文件提到:「跨大西洋關係深植根於共同的利益和價值觀,美國新政府提供了一個機會,共同致力於改革世貿組織,包括通過加強其解決競爭扭曲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傳歐美領袖安全會議詳談中國 G7公報卻避提涉華議題

拜登抗中國政策「二缺一」 專家:亞洲盟友難跟隊

歐盟發出了偏向華盛頓的信號,但並不會理所當然的向拜登政府靠攏。過去幾年,歐盟一直努力推動多邊貿易議程。美國在特朗普的領導下,對歐盟產品徵收了關稅,並威脅要對歐洲汽車製造商徵收額外關稅。2018年雙方計劃達成一項小型貿易協議,但未能實現;備受歐盟倚重的WTO目前也陷入僵局。

意大利智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Nathalie Tocci指出,雙方可能的衝突還在於歐盟不會像美國一些政客那樣要求與中國脫鉤,歐盟認為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對推動中國遵守多邊貿易規則產生反作用,「在中國問題上,歐洲和美國的利益將在很大程度上趨同和重疊,但並不完全相同」。

她指,歐洲人普遍不支持脫鉤的概念,前提是促進相互依存,但要確保這種相互依存既不會不對稱,也不會被利用來損害歐洲利益。

聯手遏中國成事?拜登約翰遜終成歡喜冤家

【中美角力】胡錫進為稀土戰輿論降溫 同時這樣警告拜登

歐洲民調:過半人希望在中美間保持中立

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年初進行一項民調顯示,受訪的11國、逾1.5萬人中,至少一半人希望他們國家政府,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衝突能夠保持中立,願意站在美國一邊的丹麥和波蘭,也分別有35%和30%人提出這一點。媒體分析指,這反映歐洲與美國在如何對待中國上,有明顯不明的想法。美國人希望與中國脫鉤並加以遏制,但歐洲人仍希望將中國帶回到基於規則的體系中。

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可能與權力轉變一樣重要,歐洲人對冷戰1.0的熱愛在於,他們確定站在勝利的一邊,但現在許多歐洲國家擔心,冷戰2.0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人們對華盛頓實力的不信任感日增,也不再相信美國會捍衛歐洲,如果美國捲入與其他大國的衝突時,他們可能不會表態聲援。

責任編輯:陳建錫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