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距離製造業強國還有30年 原工信部長苗圩坦言
兩會在北京舉行,加快推動製造業供應鏈自主、擺脫核心技術卡脖子是政策一大方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部長苗圩坦言,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之中,中國仍然只處於第三梯隊,中國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中國雖早有「世界工廠」之稱,但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仍有相當距離。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工信部長苗圩周日(7日)表示,近年來,中國製造業發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掉鍊子」風險明顯增多。
苗圩指出,中國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下降得過早、過快,不僅拖累當期經濟增長,影響城鎮就業,還會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削弱中國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苗圩說,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完備的製造業體係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各方面對製造業發展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全社會對加快發展製造業並未完全形成共識。
對此,苗圩認為,必須深刻吸取歷史教訓,進一步強調製造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保護中國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保護好幾十年來攢下的家底。
全國政協常委、哈爾濱電氣集團董事長斯澤夫亦表示,中國已經實現從落後的追趕者到並跑者的轉變,對於製造業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三點軟實力「不如人」: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產品質量和品牌、管理水平和效益,特別是盈利能力。
斯澤夫稱,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已經開始,自己認為中國的製造業一定能夠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補上自己短板。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連兆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