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尖銳議題「話不投機」 西方學者料會晤難破冰
▲ 中美高層會晤舉行在即,但西方學者並不看好,料兩國關係不會因此出現突破
中美高層18日將在阿拉斯加舉行會晤,兩國關係能否「破冰」受全球關注。BBC訪問了多名西方學者,普遍不看好本次會晤,中美在尖銳議題包括香港、新疆問題上話不投機,幾乎沒有妥協空間,兩國關係也難有突破。美國促成會晤,目的是向中國展示自身及盟友實力,而非向外界傳達中美團結的訊號。
報道指,拜登入主白宮後,未改變特朗普的強硬對華政策,他也將中國定義為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然而在阿拉斯加會議公布前後,中美兩國高層對於此次會議的目標及態度也有所不同,北京多次公開發言,聚焦重置中美關係,而華盛頓則傾向於降低外界對阿拉斯加會晤的期待。
「我不認為拜登政府想讓世界或中國認為這是一項大事。這是正常的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副所長Michael Green指出,美國高層與中國官員見面前,先到訪日本、南韓等國,是經過精心安排的,目的是向中國展示美國及盟友的實力,「我認為(美方)主要的定調是告訴中國,你不是較強的那一方,我需要你的程度不比你需要我的程度高。瞧瞧我們的民主盟友和夥伴。美國回來了。我們有朋友,而且我們有決心。那是新的基調。」
北京曾放話稱,兩國可在疫情、經濟、氣候上合作,並警告台灣、香港、西藏、新疆等議題是中國的「紅綫」,但美國無意回避以上議題。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國計劃主任孫韻則直言,會晤難以「重置」中美關係,更有可能是雙方重申立場、表達對於對方政策憂慮的場合。包括新疆與香港問題在內的人權議題,會是美國的優先目標,但她不認為中方在這些議題上會讓步,最樂觀的是兩國針對氣候變化、緬甸局勢等「技術性問題」達成共識。
報道又提到,兩國高層外交官員上次面對面交流已是去年6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楊潔篪在夏威夷的會晤,但對緩解兩國緊張幾乎毫無實際成果。
中美關係改善前提 拜登「亞洲沙皇」:北京先停對澳洲經濟脅迫(第二版)
責任編輯:陳建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