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日企尋求代工電動車 中國或將搶佔產業發展先機?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3/18 18:36

最後更新: 2021/03/18 18:56

分享:

分享:

中國電動車業的新發展在近期引起熱議。周四(18日)有報道指,日本有純電動車初創企業委託中國企業,生産即將出售的新車型。在汽車行業「無廠」浪潮興起,產業有「水平分工」趨勢之際,此舉或預兆著中國將搶佔未來電動車代工業的先機。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BLAZE將於3月公開發售電動三輪車「EV Delivery」,並委託中國企業進行生産;而BLAZE則負責電動車企劃、設計和銷售。報道引述該公司營業本部經理指,純電動車「沒有引擎,代工難度低,和家電類似」。

據報該新車型價格約為49萬日元(折合約2.9萬元人民幣),最高時速60公里,可用日本家用100伏電源充電,滿電續航距離約為100公里。該公司計劃以餐飲店為重點銷售對象,目標年銷2萬輛。

報道指,隨著純電動車開始普及,汽車業掀起一股自己不建工廠,而委託外企生産的「無廠」浪潮。而由於純電動車零部件數比傳統汽油車少,在企劃及設計方面較為容易。若實現普及,日本或將誕生更多「無廠」初創車企。

印度拉攏Tesla進駐 欲與中國爭電動車商機?

【碳中和】中國若要引領第三次能源革命 這種電池至關重要

電動車業或掀「無廠」熱潮 「水平分工」為未來趨勢

上述報道提及的「無廠」浪潮,與去年關於美國蘋果(Apple)傳車將打造自家品牌電動車的一系列報道有關。

去年12月,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蘋果正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計劃2024年開始生產汽車,可能包含自行研發的電池技術。而台媒亦引述蘋果電動車供應鏈的其中一間大廠高層人士匿名言論指,蘋果計劃推出的該款「Apple Car」將於今年9月發表,比外界早前預期的2023年提早兩年。

《日本經濟新聞》指,蘋果以「無廠」經營聞名,在電動車方面被認為將採取與iPhone相同的商業模式,即設計與生産的「水平分工」。據報蘋果向包括日企在內的多家車企詢問電動車生産事宜,意味其將委託外企製造配備自動駕駛技術的電動車,而其自身將專注電動車整體設計,包括自動駕駛技術。

報道引述分析指,若「Apple Car」計劃成功實現,將衝擊全球汽車産業結構及勢力版圖;汽車廠商從設計到生産「一條龍」的模式將動搖。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兩會2021】李克強報告提碳排放 看中央為「碳中和」準備了哪些政策

【兩會2021】李克強提十四五國家戰略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第三版)

綜合外媒報道,中國汽車產業也開始有類似蘋果的「水平分工」趨勢,如中國最大計程車應用程式「滴滴出行」去年11月發佈專用純電動車,並計劃於2025年旗下純電動車可達100萬輛。而在生産方面,「滴滴出行」則將委託中企比亞迪(BYD)代工。另外主導中國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百度(Baidu),亦打算委託吉利集團代工自家研發設計的純電動車。又如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海汽車等亦成立了合資企業,小米也表示計劃涉足純電動車業務。

報道指,純電動車普及將推動全球汽車行業的「水平分工」模式進一步發展。企業在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委託廠商代工生産純電動車的模式被爭相仿效,長遠或將影響擁有大量汽車產業就業人口的日本、德國等國之社會及經濟。

「水平分工」趨勢有利中國電動車代工業

中國在未來或將在全球汽車生產走向「水平分工」的趨勢下,搶佔電動車代工業的先機。綜合美媒報道,中國在整體純電動車製造業的發展方面,有以下優勢:

  • 中國控制包括鋰、鈷和稀土等生產電動車所需大部分關鍵原材料生產
  • 中國為全球主要電動機及各種電子產品生產國
  • 中國是電動車大型電池組重要生產國,產量遠超其他國家的總和
  • 中國製電池做價格低,電動大巴車上的電池組價格已降至100美元/kWh以下
  • 中國支持企業在青海等西部腹地設巨型電池製造廠,而電池的鋰礦大多來自青海
  • 中國當局規定,獲得政府補貼的電動車須使用中國供應商的電池,跨國公司亦因此向中企下巨額訂單

另外,中國在電動車市場上亦佔優。《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2020年銷售130萬輛以上純電動汽車。而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均已在中國研發電動汽車;其中戴姆勒(Daimler)和豐田(Toyota)都已與中國製造商成立了生產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合資企業;有關報道直言,汽車業正「走向中國主導的未來」。

另外,顧問公司Roskill Information Services的電池和電動車材料專業經理David Merriman亦曾表示,「歐洲在建的許多生產能力歸根結底還是屬於亞洲製造商」。

台灣大旱恐傷及Apple與Tesla?一切由「芯荒」說起

台積電竟用水車供水 台芯片產業弱點曝光

中國將搶佔電動車代工業先機

因此,作為最大電動車市場兼低價生產國,外企或持續以中國為代工基地,委託中企按照自己的設計藍本造車,以實現設計與生産的「水平分工」;並將製成品在中國的龐大市場上,以政府補貼下更低的價錢銷售;或憑相對其他地方較低的代工成本,以同時相對較低的市價在中國以外銷售。

從周四《日經》的報道正可見,日本國內雖有其本土汽車製造大企,惟日本電動車初創企業仍選擇委託中企而非日企代工。對未來「水平分工」趨勢下,對首度投身設計電動車的相關開發商,不論是蘋果等大企,還是對初創企業而言,找中企代工將是一個降低成本的選擇。

長期而言,中國或有能力憑藉低成本的優勢,搶佔電動車代工業先機;乃至在未來或出現的汽車產業版圖「改朝換代」後,在汽車製造業方面成為一大持份者,並有機會挑戰日、德等傳統汽車生產大國的地位。

瑞銀中國汽車行業分析師鞏旻曾預測,中國車業在製造環節擁有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優勢,整個產業鏈具有非常強的韌性;而歐美國家在設計、品牌享有溢價優勢。因此全球電動車業未來其中一種可能走勢,正是中國從事汽車代工的角色,類似目前手機等電子產鏈的格局。

責任編輯:黃良潤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