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方輿論看中美會談 美國表現為何被壓倒性負評?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3/31 12:48

最後更新: 2021/03/31 13:14

分享:

分享:

中美雙方在會談上言詞交鋒,但西方對美國表現的負面評價,要遠多於正面

中美高層會談在雙方言詞激烈交鋒下落幕,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收集逾1.4萬則西方媒體及網絡的輿論,分析美國及其盟國的民眾,如何看待前者本次的表現。研究指,西方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人的表現,作出負面評價的要遠比正面評價多,尤其美國國內輿論的負評率更達22%,是正評的4倍,原因是中方大力抨擊美國人權問題,在美國民間引發反響。研究建議,中方應採取「平視外交」,並認為在應對外國挑戰時,保持禮節比激烈態度收效更大。

西方輿論「負評」美國表現

該研究指,美國、英國、加拿大的輿論場上,普遍對美方表現持中立或觀望的態度,作出負評的依次為22%、7%和19%,正面的僅5%、3%和1%。在美國,human rights及suck是出現較多的關鍵詞,反映拜登政府正面臨人權、疫情和制度方面的挑戰,僅8%人認為挑戰來自國外,54%覺得是本土問題。

英國、加拿大,以至德國、澳洲等方西方國家的輿論,對會談的觀感也高度一致,出現了高頻詞匯contempt、testy talks、litany of issues等,而話題多是圍繞新冠疫情,以及美國國內針對亞裔種族主義和暴力、中國的新疆、香港問題、以及中美雙邊關係和多邊關係等展開。

【中美對話】特朗普前幕僚:美國「慘敗」  布林肯丟臉

與特朗普時代不同 布林肯暗示不就疫情「懲罰」中國(第二版)

對中國看法負面觀者正在增加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調查顯示,在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升至10多年來的高點。根據中美會談後的輿論分析,中國採用「戰狼外交」和「宣戰式話語」,不但沒有減少西方對其的負面看法,反而有所上升。

研究指,美方對中方將繼續採取小院高牆式的經濟圍堵,中國要保持足夠警惕,絕不可因拜登政府一時放鬆對華打壓,就鬆懈了自主創新的決心。此外,拜登政府在會談前後的一系列操作舉動,顯示其正佈局所謂「民主國家聯盟」。中國與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以及與印度等周邊大國的關係,是打破孤立的關鍵。

點擊圖片放大
+3
+2

【中美角力】拜登將參加歐盟視像峰會 討論中俄議題

白皮書:中美軍力2040年將對等 美擬太平洋建新特遣隊 (組圖)

中國宜從3方面外變外交策略

該研究就各國輿論中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評價,提出3方面建議,一是提倡更多「平視外交」,從這次會談後的輿論分析,不難發現中國外交官只要有禮有節,而非用激烈態度去應對外國的挑戰,對外整體上的正面效果就會比較大。

二是外交部門可對外更多傳播中國崛起,尤其是經濟崛起的故事。各國民眾對GDP、股市、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等共同的體驗,已產生了廣泛「通感」。在美國民眾心中,經濟也公眾看待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之一。外交部門應在經濟、金融領域宣傳新時期的中國的發展,讓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作為世界經濟、金融大國,在世界經濟穩定中的重要角色。

三是駐外的使領館應該更加「在地化」,接觸更廣泛的人群。通過分析發現,即使是在印度、日本、歐盟等目前與中國存在各種程度的矛盾與政治對抗的國家,其普通民眾對中國的觀點與主流媒體和政客的導向也有差距。利用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理念,发展通歐盟、印度、日本等國的大學、智庫、社團、商會等各民間組織關系,尤其是改善民間輿論對華態度,對打破所謂的「民主國家聯盟」對中國構成的合圍,將有極大益處。

【中美角力】應王毅邀請 星馬印菲4國外長周三訪華

戴琦提兩事顯中美經貿關係滲寒 其一是與劉鶴會談無期

責任編輯:陳建錫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