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者:比特幣「挖礦」或破壞中國減排上的努力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1/04/09 13:58

分享:

分享:

中科院及清華大學的學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指,在無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預計在2024年達到峰值296.59太瓦時,產生1.305億公噸碳排放,超越捷克和卡達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密集的比特幣「挖礦」,可能破壞中國在減排上的努力。

論文指,中國「礦工」佔整體比特幣網絡算力達75%以上,比特幣挖礦的碳排放量將在國內182個地級市和42個主要工業部門中排名前10,約佔中國發電的碳排放量的5.41%,行業人均GDP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也將達到10.77千克/美元。參與撰寫的清華教授關大博指,從宏觀社會經濟的角度考慮,比特幣行業對現有金融體系和社會進程的推進作用有限。像比特幣或其他的金融產品,甚至未來所有的新興行業,一定要有減碳化、低碳化,甚至零碳化的綠色屬性。

內蒙古是中國「礦場」集中地

有學者質疑,比特幣礦機本身工作基本不排碳,主要是能源的構成問題,該論文將比特幣的能源結構區分為煤基和水基能源,根據礦池分佈來判斷屬於碳基和水基能源。但礦池數據來源BTC.com只能大致看出屬於國內還是國外的礦池,並不能區分用的是碳基和水基。

關大博解釋,在實際運行中,每個礦機都將自己的算力就近貢獻給特定礦池,不會單獨進行區塊播報,所有單獨礦機的定位沒有辦法獲得。因此,研究團隊是按照在中國每個礦池的地理位置信息進行測算的。並且本地的挖礦使用的電力大都來自於電網,這樣按照發電能源的比例進行碳排放的核算。

此前,為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提出將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並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同時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Bitcoin】內蒙古傳下令禁採比特幣  中國為減排開第一槍

比特幣大熱 中國為採礦消耗多少能源?

責任編輯:陳建錫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