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前副總裁朱民:中國經濟復甦領先全球一個周期

經濟脈搏 12:39 2021/04/10

分享:

分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10日在北京出席經濟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復甦整整領先全球一個周期,大部分國家仍在研究如何走出危機時,中國已在考慮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他談到中國財政政策,指今年既要對疫情造成不平衡進行修補,也要面向未來進行結構調整,政策精準性和力度非常重要。

朱民指,去年底全球經濟衰退約3.3%,衰退背後是一個經濟結構、經濟活動出現的一個新的不平衡,和以前的很多危機不一樣,因為疫情的衝擊對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地區產生影響。最典型的是表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這個差距幾乎要變成永久性鴻溝,它目前仍在拉大,令人感到不安。

IMF預測對未來兩年的展望,整體的預期損失,新興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能人均損失20%,發達國家只跌11%;整個經濟恢復,拉美、中東、非洲地區整個復甦相對弱,原因財政刺激政策的力度較小,發達國家總體用12%以上的財政,新興經濟國家用8.6%左右,發展中國家只有5.6%左右的財政刺激。

他指,財政政策歷來是調結構最有力和最關鍵的工具。今年,一方面需要對疫情造成新的不平衡進行修補、恢復,另一方面要面向未來進行結構調整,引領未來的經濟發展,在這個節點上,財政政策的精準性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碳中和是技術革命,但挑戰不小

對於近期最熱門的碳中和話題,朱民指,中國目前煤消耗佔60%以上,把其降到6%左右,後面是技術革命。中國會由此告別傳統的西方300多年工業革命以來的以石化燃料為基礎的工業發展軌道,開始走綠色為主的發展軌道,這是前人沒有的。不過,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約1萬美元,增長就要消耗能源,同時還要減少排放,走綠色的道路,而且時間從現在開始到2060年只有40年,時間比較緊,轉換規模很大,這會是一個巨大的結構性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很多技術路徑是不影響的,比如說車,我們規定2030年40%電動車,車的另一個科技路徑是氫,氫能源可能會發生很大作用,包括鍊鋼,這是一個巨大的結構變化、產業變化,會根本引起重塑整個製造業,而且對整個經濟包括人的活動都產生變化,這是新的發展範式。」

世銀料中國今年經濟增長8.1% 引領東亞經濟復甦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今閉幕 會上如何展望中國經濟發展?

【碳中和】彭博:中國考慮調整鋼鐵業稅收助減排 或改變全球鋼鐵貿易

責任編輯:陳建錫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