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量子電腦「祖沖之號」中國誕生 位元領先全球
▲ 超導量子電腦「祖沖之號」中國誕生 位元領先全球
國家十四五(2021-2025)規劃著力推進基礎科學發展,量子科學是重點之一。中央電視台報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院士團隊,近期成功研製了目前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qubits)數量最多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操作的超導量子比特達到62個、量子位元數量領先全球,這一技術預計可應用於密碼破解及大數據分析等領域。
根據央視報道,祖沖之號由中國科技大學的量子訊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開發,科學家包括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團隊早於2019年初已在一維鏈結構的12位元超導量子晶圓上,實現12個量子糾纏的製備,且保真度達到70%,打破曾創下的10個超導量子糾纏紀錄。
團隊最近利用自主研發的二維結構超導量子位元晶圓,建構出現時世上超導量子數量最多的量子電腦,能操作的超導量子比特達到62個。而谷歌(Google)的「懸鈴木」只具備53個量子比特。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技術或可應用於密碼破譯、大數據分析
報道指,量子電腦原理上具有超高速並行計算能力,可憑特定算法處理密碼破譯、大數據分析、天氣預報、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多項重要領域,團隊未來將核心研究增加可操縱量子數量,並提升操縱準確度,並將量子技術應用於實際操作上。
據悉,該成果為後續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外,基於祖沖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的二維可編程量子行走,在量子搜索演算法、通用量子計算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也將是後續重要的發展方向。
「祖沖之號」以南北朝時代劉宋(429-479)、南齊(479-500)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429年-500年)命名。祖氏字文遠,范陽郡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人,主要成就在數學、曆法、和機械製造三個領域,數學上他仔細計算了圓周率。祖沖之的兒子祖暅也是數學家。
責任編輯:鄧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