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口中國貨大腰斬  卻無助自己創造職位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5/13 10:44

最後更新: 2021/05/13 13:16

分享:

分享:

美國進口中國貨大腰斬  卻無助自己創造職位

中美貿易戰已打了兩年多,美方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所加徵關稅導致進口中國商品急劇下降,美國轉向其他國家購買電信設備、家具、服裝、乃至其他商品。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直指,如從美國創造就業的角度,美方發動關稅戰沒有湊效。

自2018年和2019年,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商品有近三分之二在美國加徵關稅的商品之列,大約相當於每年3,700億美元的進口額。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貿易數據監測公司資訊的分析,如今關稅只覆蓋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一半,相當於每年2,500億美元的進口額,原因在於美國公司減少從中國進口,更多地從其他國家購買商品。

關稅涵蓋中國貨比例  已降至一半左右

特朗普政府在2018-19年加徵關稅,旨在通過增加進口中國商品的成本,促進美國工廠的生產。但經濟數據顯示,這種所稱的「製造回歸」毫無聲響,美國公司轉而從亞洲其他國家尋求供貨。

其中,一直以來越南從中受益良多。在全球對美國的出口中,越南現在排名第六,相比之下2018年排在第12位。

IMF官員:中美科技脫鉤 對全球GDP打擊超貿易戰

美財長耶倫:暫保留對華關稅 中方指貿易戰沒贏家促糾正錯誤

點擊圖片放大
+5
+4

代表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會長艾倫(Craig Allen)說,「如果目的是減少從中國的進口,那麼它成功了。」

艾倫又說,「但如果目的是增加美國的製造業就業崗位,我沒有看到任何證據顯示奏效了。如果目的是增加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或增加越南的製造業就業崗位,那麼它成功了。」

美商轉向其他國家進口  無助美增就業職位

一個典型例子是貿易戰早期針對的商品半導體,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數量一直在下降,但從越南、台灣和馬來西亞進口的數量卻出現了強勁增長。

《華爾街日報》分析發現,在受到關稅打擊的中國商品中,影響最大的是電信設備和計算機配件,這類商品的進口額比2018年的高峰期分別減少了約150億美元。

特朗普說貿易戰會「輕鬆取勝」 美媒:證明他完全錯了

戴琦首份301報告稱  疫情下中國侵權活動更盛

美國財政部從進口商獲得的關稅收入也隨之下降。在截至3月份的12個月裡,美國關稅收入為660億美元,較2020年2月的峰值760億美元有所下降。

在新冠疫情暴發導致的全球貿易低迷期過後,來自中國的非貿易戰關稅類商品進口近幾個月開始回升。即便如此,在截至3月31日的12個月裡,來自中國的進口總額為4,720億美元,遠低於2018年的峰值水平5,390億美元。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斯萊特(Adam Slater)說,「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的負面影響比疫情更持久」,「疫情的影響開始消退,但貿易戰的較長期影響仍然存在。」

去年美中兩國簽署了一項結束貿易戰的協議,但美國保留了關稅作為籌碼,以確保中國方面履行協議,中方也保留了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

戴琦任「貿易沙皇」是中美負面訊號  這女子是誰?

戴琦提兩事顯中美經貿關係滲寒 其一是與劉鶴會談無期

責任編輯:鄧國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