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立陶宛退出17+1合作 京:機制不受個別事件影響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5/24 21:53

最後更新: 2021/05/24 22:41

分享:

分享:

中歐關係惡化之際,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日前宣布,該國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指機制分化歐盟成員國,構成中國「分裂歐盟」的因素,並呼籲其他歐盟國家跟進。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批評立陶宛是「跳梁小丑」,並引述學者稱要讓立陶宛感到後悔。

與此相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日的回應相對平和,沒有批評立陶宛,亦沒有回應會否報復的提問,強調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成立9年來成果豐碩,不會因個別事件受影響。

中歐投資協定遭凍結 一文看懂政治經濟外交影響

歐洲議會凍結審議 京指中歐投資協定非「誰的恩賜」

趙立堅今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共同倡議成立的跨區域合作機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願望。各方推進合作過程中一貫秉持協商自願、共商共建、開放包容的原則,堅持合作是中歐關係有益和重要補充的定位,歡迎同其他國際組織和國家合作。

他指出,當前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各項成果穩步落實。中方願同各方繼續共享發展機遇和合作成果,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行穩致遠。又相信在制製成員國共同努力下,合作必將為有關國家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環時》批立陶宛「跳梁小丑」 學者:背後美國推動

此前,《環球時報》發布社評「立陶宛休在道義上夜郎自大」,提到立陶宛除了退出「17+1」合作機制,該國議會近期將「種族滅絕」罪名扣到了中國新疆頭上,並在3月宣布將在台灣設「貿易代表處」,今年以來的表現很契合「跳梁小丑」的描述。

文章認為,人口不到300萬的立陶宛,針對中國的表態只有象徵意義,是美國對華博弈產生的一個半實半虛的臨時迴響。這麼小的國家四處出擊,上趕著做大國博弈的工具,早晚要引火燒身。

最後,社評指少了立陶宛,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會少一份干擾,可以更加務實。

《環球時報》另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稱,立陶宛的舉動開了個「壞頭」,但「17+1」不會因為某些國家的退出就搞不下去了,「我們應該讓'17+1'得到更多的合作成果,讓立陶宛這樣的國家退出後感到後悔」。

對於立陶宛在反華議題上頻頻出頭,他認為,背後有來自美國的推動,也與近期中歐關係緊張有關。

【中美角力】傅瑩:中美沒理由要求歐洲選邊站

李克強敏感時刻訪中國—歐洲中心 釋這些信號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