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中規院報告:港深穗各有優勢 仍需解決這3項難題

經濟脈搏 12:30 2021/06/08

分享:

分享: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周日(6日)發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指,大灣區的人口與經濟高度集聚,已超過東京灣成為亞洲最大城市連綿體。香港優勢在於金融與國際化服務,深圳以創科引領發展,廣州各領域位居前列,但同樣正面對核心技術受制約、生態和公共服務系統脆弱等問題。

報告指,大灣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呈現出獨特的「高密度、強流動、多樣性」的特徵,民營經濟成為發展主力,人員、資本、信息、貨物等各類要素的高強度流動特徵形成區域緊密的網絡協同關係,極大提升了科創活力;「一國兩制」、三種貨幣、三個關稅區,塑造了大灣區最特殊、最稀缺的制度環境,特別行政區、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自貿區等多元政策創新平台,提供了功能多元化與成本差異化的創新土壤。

點擊圖片放大
+4
+3

香港以突出的金融與國際化服務水平,優質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服務,佔據領先地位。深圳以創新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南山、福田的部分街道表現突出。廣州在各維度專項排名中均位居前列,核心功能在街鎮尺度呈現「多中心」分散佈局的特徵。上述三地正在以「港澳系」、「環深系」、「廣佛系」強化三體的作用,形成更為緊密的協同發展格局。環境風景、人文服務、交通互聯、開放包容、創新活力、產業發展等維度形成了六維網絡,正引導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基礎科研受制約,面臨缺芯少鏈困境

報告同時提出大灣區發展面臨的三大難題,分別是要素的高密度帶來巨量規模效應的同時,也導致生態環境退化和公共服務超載的脆弱性;在既有的全球化分工體系下,由於基礎科研與核心技術的制約,大灣區也面臨缺芯少鏈的困境;制度多樣性的勢差,也構築了阻礙區域要素流動的無形的「牆」。

中規院院長王凱表示,大灣區擁有開放包容的制度優勢,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承擔著國內國際鏈接樞紐的重要功能,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先行示範的重要作用。同時,它中國高密度背景下典型的城市群代表,是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區域。

【大灣區】經港珠澳橋進出口總值破2000億 香港這條線很關鍵(組圖)

【大灣區】廣東招港青創業 提供港幣608萬貼息貸款+3.4萬津貼

【大灣區】深圳新市長覃偉中:深圳科技業有被「卡脖子」風險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