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深中通道接合「最困難沉管」 工程再攻刻一關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1/06/21 15:16

最後更新: 2021/06/21 15:34

分享:

分享:

【大灣區】深中通道接合「最困難沉管」 工程再攻刻一關

廣東交通集團周日發布消息,經約24.5個小時連續作業,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個爬坡管節--第10個管節(E10)在深達37米的水下順利完成對接;由於整個過程要在淤泥上進行,難度之大冠絕深中通道整套沉管建設工程。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沉管段長約5公里,採用國內首次應用、國際首次大規模應用的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形式,由32節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

【大灣區】深中通道不僅橋塔高90層樓  還創出多項世界第一(多圖,有片)

【大灣區】深圳珠海「伶仃洋通道」路線曝光 距港珠澳橋僅20公里

此次沉放的E10管節為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是首個爬坡管節,與E9管節安裝位置同處於全隧道最低點,相當於全隧道的「落淤坑」,隧址與原礬石航道相交,形成「盤底效應」,相較以往已沉放管節「回淤(Sedimentation)」強度明顯增強。

「回淤」即挖槽中出現淤積,令工程無法進行。

同時,隨着建設推進,沉管安裝已自「三灘兩槽」的東槽深水區進入東部淺灘區,地形變化大,淺灘深槽回淤複雜,在近期反覆強對流天氣、汛期大徑流及附近施工疏浚擾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出現了施工以來的首次異常回淤。

「回淤」效應  令工程難度加大

「在多變、複雜的建設環境影響下,已安裝的E9管節附近海水密度變化大,存在上浮的重大安全風險。另一方面,深水深槽也使E10管節晃動幅度增加,導致管節姿態控制難度增大,不利於平穩對接」,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寧進進表示。

點擊圖片放大
+5
+4

【大灣區】世界最高海中大橋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主塔封頂(多圖,有片)

【大灣區】經港珠澳橋進出口總值破2000億 香港這條線很關鍵(組圖)

6月18日下午2點20分,伴隨着渾厚的鳴笛聲,停泊在珠海桂山島塢口的世界首製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提帶E10管節啟航。19日凌晨3點15分,在廣東海事部門的護航下,經過50公里的長距離浮運,E10管節抵達沉放水域,沉放對接期間為電離層活躍期,信號失鎖風險大,深中通道應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對安裝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測。

6月19日下午2點40分,經系泊、沉放、拉合等工序,E10管節與E9管節順利對接,經貫通測量,E10管節對接精度滿足驗收控制標準。

責任編輯:鄧國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