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暴雨前曾多次預警 專家:應急行動沒有成熟做法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1/07/21 17:14

最後更新: 2021/07/21 19:34

分享:

分享:

河南鄭州連日暴雨成災,其中地鐵嚴重水浸造成12人死亡,備受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氣象部門曾多次發布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外界關注災情背後,是否應急預案不充足,導致傷亡。

有專家表示,內地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針對氣象預警的應急機制,預警之後應該如何做,沒有成熟的做法。

鄭州氣象局資料顯示,當地周六(17日)晚上8時至昨(20日)晚8時,3天降雨量達617.1毫米,相當於以往一年的量。鄭州為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毫米。更有指這次暴雨是逾千年一遇。

連發最高級別紅色預警 網民質疑沒停工停課

在暴雨侵襲下,鄭州地鐵五號線昨嚴重積水,500多名乘被圍困,其中12人死亡,5人受傷。而當天鄭州氣象局,共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一級/特別嚴重)6次,分別為1時08分、6時02分、9時08分、11時50分、下午4時01分、9時32分。

直至當天下午3時半,鄭州地鐵關閉首個出入口,而波及五號線的關閉站點,則是在第五個紅色預警發布40分鐘後。

此外,在氣象部門連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後,但據報鄭州市政府並未發布停工、停課要求。

《中國新聞周刊》引述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原所長程曉陶表示,從目前匯總的情況來看,這次降雨「實在太大了」、「千年一遇」,考驗這個省會城市在防洪、應急、救災、多部門協調等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

程曉陶認為,氣象部門連續發布最高級別的預警——紅色預警,但問題在於,中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針對氣象預警的應急機制。預警之後,怎樣的情況要停工停產?應該怎麼協調各部門?怎樣調度各種救災資源?對應要採取的真正應急行動是什麼?程說,其前幾天在北京參加了一個防汛應急會議,說到預警之後應該如何做,大家也是各有討論,沒有成熟的做法

建設「海綿城市」近5年 難抵千年一遇暴雨

事實上,作為河南省「海綿城市」的試點城市,鄭州已經建設近五年。今年5月鄭州日報的一則報導稱,自海綿城市建設實施以來,鄭州全市共計消除易澇點125處,消除率77%。那麼,鄭州的海綿城市建設又為何沒有防止災難發生?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市政院副院長呂紅亮表示:「這次降雨千年一遇,一天降了去年全年1/3的雨量,這時候如果只談工程方法、設施建設標準,是脫離實際的,脫離了時間尺度和風險概率的,重要的是救災。對於千年一遇的災害來說,我們不大可能通過日常防範來抵禦,儘量做到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他表示,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鄭州處於內澇多發地帶。在中國境內,副熱帶高壓一般上至黃河流域附近。今年副熱帶高壓帶來的暖濕氣流非常強盛,形成了強降雨,而鄭州位於黃河中下游向黃淮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地勢相對較低,黃河在鄭州已經成了懸河,增加了排水困難和抵禦雨洪風險的難度。

在他看來,「鄭州內澇是其海綿城市設計失效」的觀點有失偏頗。「事實上,鄭州城區的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是和其城市規模相匹配的,如果按照此次極端情況來設計,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除了規劃方面要防控在前、減災在後,專家表示,還應提高應急回應能力和災後恢復能力。例如,通過擴大氣象臨報的覆蓋面,在可能的重大災害來臨前,提前預警,做更寬鬆的更保守的預案,如當天臨時居家辦公,停止重大公共活動、會議,做好強排設備、搶險隊伍提前到崗等。

河南水災列車滯留40小時 斷水斷糧待救有人暈倒(有片)

河南暴雨破歷史極值:鄭州內澇 乘客困地鐵、汽車被沖走(組圖)

河南鄭州千年一遇暴雨成災 習近平:防止「大災後有大疫」

責任編輯:李冰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