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經濟復甦重現70年代滯脹?樓繼偉:強度和表現方式不同

經濟脈搏 11:58 2021/07/24

分享:

分享: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疫後經濟一旦復甦,正常的需求恢復會產生通脹壓力,目前已經處於此局面。至於會否出現上世紀70年代滯脹局面,樓繼偉指確實有這種可能,但強度和表現方式會不同。

經濟復甦後 中國財政政策力度會收縮

據中新經緯報道,樓繼偉今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1北京峰會上說,疫情導致資本價格上漲和債務高企,在經濟受到壓力的時候,很多時候並沒有反映為物價上漲。但是經濟一旦復甦,正常的需求恢復會產生通脹壓力,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具有先導性,會先上漲。他稱,目前已經處於這樣一種局面了。

至於下一步通脹走向如何,會否出現上世紀70年代滯脹的局面,樓繼偉指出,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是強度和表現方式會不同。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問題主要在供給側,主要國家采取的是高稅收、高支出、過度管制。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解決不了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只能造成物價上漲,形成滯脹。

「本次疫情供給側問題也很大,采用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紓困。經濟一旦復甦,有些政策就可以逐步退出,中國的財政政策力度就會開始收縮。」樓繼偉進一步表示。

大宗商品漲價 官媒籲警惕經濟復甦成果被侵蝕

中國6月CPI、PPI升幅回落 貨幣政策料仍穩字當頭

分析師:GDP遜預期是降準原因之一 宏觀政策要更積極擴張

他強調,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是杠杆率高企和逆全球化,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的政策都比較謹慎。中國用語是財政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同時堅持繼續去杠杆;美國在討論的問題是何時開始緩慢退出。

值得注意是,高層近日多次強調大宗商品漲價問題。國家統計局表示,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給企業成本帶來的壓力比較大,所以針對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做好跨周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周期性風險。尤其是要把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給中小微企業更多的成長空間。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