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中國宜抓緊蘇炳添機遇 免重蹈劉翔後繼無人覆轍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1/08/03 11:26

最後更新: 2021/08/03 11:34

分享:

分享:

【東京奧運百米飛人】中國宜抓緊蘇炳添機遇 免重蹈劉翔後繼無人覆轍

中國飛人在東京奧運創造歷史,蘇炳添成為史上首名晉身奧運男子100米短跑決賽的中國兼亞洲裔跑手,為中國與亞洲在世界百米飛人之列佔一席位。蘇炳添的成功固然值得高興和驕傲,但中國在奧運田徑場上實現驚天突破其實已有先例,只是上一次未有抓緊機遇將田徑運動在中國發揚光大,今次應該要好好把握。

田徑向來是奧運會一大項目,田徑強國雖然不一定是奧運強國,但多數奧運強國都是田徑強國,或者至少田徑不弱,中國卻是個「異數」。

未計今屆東京奧運,中國在歷屆奧運只拿下8面田徑金牌,遠遠少於美國的300多面,蘇聯與俄羅斯的80多面,德國的約70面,英國的50多面等等。

蘇炳添今次在東京奧運男子100米短跑決賽,雖然只得第6未獲獎牌,也實在難能可貴。

百米飛人之爭是田徑中最受注視的項目,可謂奧運會皇冠上的寶石。

儘管蘇炳添並非首位打破百米10秒大關的亞洲國家運動員,他卻是首位晉身此列的亞洲裔人,而2007及2014年破10秒關的卡塔爾運動員都是非裔移民。今次蘇炳添更成為首位闖入奧運百米飛人決賽的亞洲國家兼亞裔代表,並在準決賽以9秒83打破了亞洲紀錄,絕對不簡單。

點擊圖片放大
+2

【東京奧運】蘇炳添創紀錄後感謝一男子:我的幸運之神

【東京奧運】蘇炳添男子百米跑第六!衝金失敗 雖敗猶榮

但中國田徑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一鳴驚人,總有點似曾相識。

2004年雅典奧運,劉翔在男子110米跨欄項目以12秒91一騎絕塵,在對手都未能真正給予壓力下勇奪金牌,並平了美國黑人運動員傑克遜(Colin Jackson)1993年所創世界紀錄。中國代表團團長袁偉民讚揚,劉翔這塊田徑金牌,是中國在雅典奧運含金量最重的金牌。

雅典奧運往後幾年,劉翔更以12秒88刷新了世界紀錄,並成為了史上首位持有奧運金牌、世界紀錄、世錦賽冠軍頭銜的110米欄三料冠軍。

只是劉翔體育生涯之後急轉直下,2008年北京奧運臨場因傷退賽,2012年倫敦奧運也在第一欄摔倒,3年後正式黯然退役。

【東京奧運】中國飛人蘇炳添3個神秘動作 3個都有意思

劉翔之後,中國至今也再沒有跨欄運動員能打入奧運決賽。

劉翔自己在2009年也對後繼無人表示過擔憂。他直言:「年輕選手跑出一個13秒30或者13秒20,這都有可能,但讓他們在短期內跑進13秒,幾乎不可能。所以,真的是後繼無人。」

劉翔代表中國在田徑場上的成功至今令人懷念,這位運動明星的隕落和後無來者至今同樣令人惋惜。

點擊圖片放大
+2

【東京奧運】中國飛人蘇炳添來自中山 文武全才擁碩士學歷

那麼中國田徑為何會青黃不接?重點顯然不在於國人體質,而在於政策配套。

2015年北京舉行田徑世錦賽,男子110米欄決賽並無中國人身影。《解放軍報》當年文章就反問,劉翔之後為何再無劉翔,並直言「這樣的尷尬早已不是中國田徑第一次遭遇」。

文章指出,後繼無人,正是中國田徑與世界田徑強國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歸根結底,是金牌戰略在作怪。「有了明星運動員,所有的一切都將向他傾斜,最好的教練、最好的醫療、最好的後勤保障,只為奧運奪冠,本無可厚非。但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在這些少數人身上了,哪還有心思去搞青訓?」

文章說,因為金牌戰略,很多有天賦的孩子被勸說去練習其他項目;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劉翔,你再練也拿不到全運會冠軍,那還不如換個其他有可能衝擊冠軍的項目;於是,一大批有天賦的孩子離開了110米欄。

文章坦言,因為金牌戰略,中國整天把明星運動員「圈養」起來,除了訓練,還是訓練,並沒有讓他們成為項目的代言人和推廣人,沒有讓他們走進社區、走進學校。

「對於中國田徑的未來而言,唯有借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好機遇,讓田徑運動走入尋常百姓家,讓田徑走進青少年的生活和課堂,才能昐來下一位『劉翔式』的運動員,中國田徑才有可能迎來另一個春天。」

《解放軍報》這篇6年前的評論,今天仍然適用。

事實上,蘇炳添也是在那一年實現了9秒99跑出100米,成為亞裔10秒大關第一人,而他要到6年後的東京奧運才真正廣為人所認識。

蘇炳添在8月底就要滿32歲,3年後能否繼續征戰巴黎奧運是個疑問,如何更好地為中國田徑的明天部署,值得決策者深思。

【東京奧運】中國隊勢如破竹日進5金 六大項目金牌已破上屆成績

【東京奧運】中國女排似哭別郎平 奧運之旅止步於擊敗阿根廷

【東京奧運】張雨霏被美媒提問興奮劑 她這樣淡定回應(有片)

(新華社圖片)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連兆鋒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