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智囊:不會因短期通脹 實行從緊宏觀調控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1/08/03 13:12

最後更新: 2021/08/03 13:47

分享:

分享:

上週五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定調,提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此,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當前面對通脹各國繼續採取放水寬鬆貨幣政策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的跨週期概念等同於美聯儲「平均通脹率」的中國版,即從一個更長周期來看:不會因為短時間的通脹而實行從緊的宏觀調控方向。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很多人建議要加大宏觀刺激力度,這個建議不能說不對,但短期總量刺激只能解決一時的下行而不可能改變導致長期下行的結構性因素,而且宏觀刺激的邊際效果會越來越差。

「問題是不可能為了經濟下行而沒有邊際的持續寬鬆,更不可能因為寬鬆效果遞減就無限制的加碼。所以宏觀擴張只能是給結構調整留啟動時間,長期增長靠宏觀刺激肯定是不行的。」王建稱。

【中國經濟】政治局提今明年宏觀政策銜接 保經濟合理區間(第二版)

政治局會議: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 貨幣加強撐實體經濟

王建:大規模城市化是拉動內需的唯一通道

至於根本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他認為,雖然中國也會用寬鬆應付通脹,但難改經濟下行趨勢,根源在於目前中國也面臨嚴重的通脹壓力,但由於內需不振消費乏力PPI的上漲未能傳導到CPI。中國經濟下行從2011年至今已持續整10年,已經成為長期趨勢,其背後是結構性因素。而結構調整的主線就是推動大規模城市化,這是啟動內需實現國內大循環的唯一通道。

「城市化滯後所導致的中國10億中低收入人口面對龐大的產能,沒有消費能力,所以只能依靠出口吸納國內過剩產品。」王建稱。長期因素用短期的宏觀擴張政策是解決不了的。

降准將生產端壓力向消費端釋放

至於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王建表示PPI顯著高出CPI是因為通脹主要是輸入通脹型的,而國內的內需嚴重不足,所以生產端的物價上漲無法向消費端釋放。央行最近降准,提出的理由就是拉高消費端需求水準,讓生產端的價格壓力可以向消費端釋放。

「所以,中國政府目前的貨幣政策特徵,實際上也是以寬鬆應對通脹,和美國一樣。這一特徵也會讓市場覺得中國後續的宏觀調控政策走向寬鬆。」王建稱。

责任编辑:李冰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