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280萬立陶宛為何一再挑戰中國?專家:背後因為這國

國情動向 12:18 2021/08/11

分享:

分享:

人口280萬立陶宛為何一再挑戰中國?專家:背後因為這國

立陶宛容許台灣當局在當地開設「代表處」,觸發北京強烈反應,周二(10日)宣佈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代表中國立陶宛關係實際上降級。立陶宛這個歐洲波羅的海小國,人口只有不到280萬,但立陶宛新政府上台以來,今年多番針對中國做出出位行為,程度甚至遠遠超出中國與立陶宛所屬的歐盟交鋒。立陶宛一再挑戰中國底線,專家認為,這是立陶宛新政府風格與美國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立陶宛做了甚麼?

中國與立陶宛1991年建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今年恰逢中立建交30周年,但原本較為穩定的兩國關係在近期遭遇嚴重挑戰。

立陶宛2017年曾對中國「一帶一路」表示歡迎,但對華態度在2019發生重要轉變,在官方報告稱中國為「國家安全威脅」,並表明不支持吸引中國投資參與克萊佩達(Klaipėda)港口現代化建設。

立陶宛去年大選,中間偏右保守派「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主導的執政聯盟12月底上台後,立陶宛對華政策風格更明顯轉向激進。

立陶宛今年來與中國磨擦不斷。除了容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挑戰「一個中國」底線,立陶宛此前還退出中國-中東區「17+1」合作機制,並公開批評德國、法國及歐盟領導人與中方舉行峰會。立陶宛議會還通過動議,宣稱新疆「種族滅絕」。

立陶宛由前蘇聯獨立出來,向來強烈反俄親美,並以「前線國家」自居。

中國罕有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有多嚴重?會否斷交?

怎樣懲罰立陶宛?環時:建議聯合俄羅斯以儆效尤

立陶宛對華態度為何突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表示,近年整個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中美競爭大背景下,美國想通過影響波羅的海國家來影響歐盟,與此同時,波羅的海國家也被美國當作對抗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他認為,立陶宛對華態度的轉變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問題不斷積累後產生的變化。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所教授周永生稱,立陶宛主要是出於政治站隊的考慮,來和台灣加強聯系。歐洲一些國家近期以新疆、香港等議題攻擊中國,立陶宛在這樣的氛圍中,國內右翼勢力開始滑向反華一面。

台灣在立陶宛設「代表處」 北京:台獨死路一條

立陶宛退出17+1合作 中方:機制不受個別事件影響

美國扮演了甚麼角色?

立陶宛由前蘇聯獨立出來,向來強烈反俄,軍事上同美國聯系密切,並以「前線國家」自居。

立美去年12月簽署合同,增購價值1000萬美元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立陶宛在2002年也是首個從美國採購該型導彈的國家。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在2019年競選時,強烈支持美國加強在其境內部署的軍事力量,希望用以「威懾俄羅斯」。他還支持鄰國波蘭邀請美國在境內設立永久軍事基地。

崔洪建表示,立陶宛作為北約成員國,對美國有較強的安全依賴。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後,立陶宛認為同俄羅斯之間安全關係緊張。美國則對此加以利用,和北約成員國在波羅的海開展了多次軍事演習,這表面上是想給波羅的海國家提供安全感,但實際上進一步強化了波羅的海國家與俄羅斯的對立情緒。

從目前整體背景來看,立陶宛是在和中國制造一些矛盾和事端,想以此來向美國示好。

周永生認為,美國嘗試拉攏歐洲國家建立聯合反華戰線,立陶宛願意選邊站,實際上是冷戰思維和對壘意識在作怪。

中歐關係怎走要看他?德國總理大熱:勿同中國冷戰

歐盟稱中國「系統性對手」言不由衷?外媒揭真正解釋

中國召回大使 立陶宛有何回應?

立陶宛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已獲知中國召回駐當地大使的決定,並對中國的這一舉動表示遺憾。聲明稱,本著一個中國原則,立陶宛決心像歐盟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尋求與台灣建立互利關係。

對此,崔洪建表示,立陶宛方聲明說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這不能只是一句空話,這原則之下就不能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所以這個表態其實是種狡辯。

這份聲明也反映,立陶宛方面目前還在評估中方的反應情況,還沒想好下一步對策。他們目前在口頭上並不敢公然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不敢承受違背這一原則的代價和後果。

但另一方面,立陶宛還表示要和台灣建立互利關係。其實很多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和台灣有經貿上的互利合作,但是這個關係只能是經貿上的,不能上升為政府官方的實質關係,因此此次立陶宛宣布允許台灣設立所謂的「代表處」,中方不能接受。

立陶宛聲明還專門提到歐盟,崔洪建認為,立陶宛想把歐盟也拉進來,但在台灣問題上,歐盟大多數國家與中方並無矛盾和分歧,只有個別國家偶爾有些小動作,而目前只有立陶宛一國在政府官方層面,和中國產生這樣的矛盾。因此,立陶宛想要在這一事件上拉動其他歐盟國家,機會不大。

拜登首次外訪拉盟友遏中國 噱頭背後有更大的棋

中歐關係遇寒流 能否也打上「疫苗」?

立陶宛再出招 中歐關係更添暗湧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連兆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