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話走就走 紐時暗警告:今天阿富汗 明日是台灣?
▲ 美軍話走就走 紐時暗警告:今天阿富汗 明日是台灣?
塔利班(Taliban)不斷擴張勢力範圍,阿富汗變天似已不可逆轉。美媒《紐約時報》報道指,隨著阿富汗政權更替,外界開始漸漸相信,美國其實不會無限支持盟友;這對於台灣、烏克蘭、菲律賓、印尼來說,將更加感受到美國的猶豫不決。
《紐約時報》的觀點獲台灣藍營支持。國民黨籍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facebook發文表示,大多數人民不知道阿富汗很可能就是台灣的前車之鑑,台灣如果不想成為第2個阿富汗,就要在「和」、「戰」之間想清楚。
「像現在一樣,緊抱美國大腿就以為天下太平,『國無近慮,必有遠憂,上下交征騙,不知險之將至』」,趙少康說。
國民黨名嘴質疑:緊抱美國大腿便天下太平?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接受台媒《中國時報》採訪時亦指,許多人認為台海一旦開戰,美國會協防台灣,這是「過於浪漫的想法」,美國不會幫台灣跟解放軍打,也不會與台軍並肩作戰。
「兩岸最務實的作法是要設法避免戰爭,第一步就是要重啟溝通管道,以防意外發生時誤判」,他說。
但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則反駁稱,台灣跟阿富汗本質上有不同。
《紐約時報》是在13日報道指出,在歐洲和亞洲有許多人士期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重新確立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穩固地位。但現實是,在美國急忙自阿富汗撤軍,放任塔利班攻城略地,將令外界懷疑美國的信譽。








對於美軍撤出阿富汗,報道引述法國防務分析家海斯堡(François Heisbourg)半帶諷刺說,「拜登說『美國回來了』,許多人會說『是啊,美國回家了』」。
紐約時報:美撤出阿富汗 創傷信譽
海斯堡說,儘管幾乎沒有人會期望美國出手打救阿富汗政府,但美國的撤走,無疑會強化人們一種觀念--不能依賴美國!
海斯堡指出,美國從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時代就開始從海外撤軍,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延續這個趨勢,「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美國可能再也不會無限期照顧一個成為負累的盟友」。
報道又引述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的觀點,美國的強盛,是因為從1918年到1991年之間,每個人都認為可以仰賴美國來防禦及捍衛自由世界。
圖根哈特又指,美國在介入阿富汗20年、犧牲大量生命和金錢後,仍選擇突然撤出;這讓美國盟友和潛在盟友深思一個問題:「某些民主國家已經不如以往強盛,我們應否與專制政權拉近距離」?
報道指,美國撤軍與阿富汗政府垮台,亞洲國家既無奈又不安。聖地牙哥加州大學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說,「亞洲多數國家早就想過這個可能性,這是早該發生但拖到現在的事,不是現在才突然發生」。
責任編輯:鄧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