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暑期檔電影上半場「涼涼」 有電影票房僅數千元

社會熱點 16:25 2021/08/17

分享:

分享:

每年暑期,都是電影行業的重要日子。對於各大院線而言,暑期檔上承春節五一,下接國慶跨年,堪稱行業一年的腰部時間。往年,這也是爆款頻出的時間段,單片產出的絕對值甚至能超過火爆的春節檔。影響今次內地暑期票房的不單是疫情反復,還有電影的品質及觀眾觀影習慣的改變。

反復的疫情

目前,8月過去了一半,但由於多部大片接連撤檔,剛剛過去的七夕小檔期也創下了2015年以來的最差紀錄,這個月的表現已經可以說是回天乏術。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過往數年間的暑期檔票房,發現除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2020年外,今年暑期檔的表現甚至比2014年還糟糕,幾乎直追2013年的水準——須知2013年全國銀幕總數才1.8萬塊,而2020年全國銀幕總數已經達到7.5萬塊。四倍的市場容量,卻產生了幾乎持平的成績,表現令從業者一聲歎息。

一些電影的票房可以用「慘淡」來形容。比如,7月9日上映的《芬芳的紅杜鵑》票房4110元(人民幣,下同);7月10日上映的《橙衣天使》票房3080元;7月16日上映的《大樹下的守望》票房2948元;7月23日上映的《八義村的半農時代》票房僅2905元。

7月隨著自然災害,乃至全國疫情的反復,多地限制了影院上座率,或者乾脆直接將影院關閉,使得市場的低迷情緒進一步加劇。

因應內地疫情變化,國家電影局發佈通知,低風險地區電影院上座率不得高於75%,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暫不開放。

有業內人士認為,照此趨勢,已停業的影院在8月底前都很難恢復營業,上座率限制也不會解除,再加上多部潛力影片的撤檔,2021年的暑期檔可以說已經提前宣告結束了。

疲軟的內容

內地的製作公司並沒有找到一個穩定生產的方向。早年,有影評人提出「武俠是中國唯一的類型片」。但如今隨著武俠式微,新方向仍處在迷霧之中,無論國產動畫還是軍事大片,都只能說才剛剛起步。

連續兩個檔期的疲軟,使得從業者紛紛下調了對於今年票房大盤的目標預期。截至發稿,2021年全年總票房剛剛超過320億。而此時距離年底只剩下了不到5個月。無論是春節檔後業界一時振奮喊出的800億,還是隨後下調的600億預測,目前看來都是遙遙無期。

觀影習慣的變化

其實,疫情和內容供應都只是短期因素。相比之下,更令從業者們擔憂的,還是新一代觀眾觀影習慣徹底發生了改變。

根據中國文化產業協會資料,2017-2019年期間,內地觀影觀眾的年齡在逐漸增長,30-34歲觀眾成為新觀影主力人群,2019年,內地平均觀影年齡首次達到了29歲。

在此基礎上,有媒體提出了「00後不再看電影了」的論點。其將電影拆分為獲取內容+社交兩大需求。而對於兩者,電影院都面臨著時代更迭帶來的新對手:獲取內容方面,有電視、流媒體等多種管道;而在社交方面,劇本殺、密室等業態的出現,也讓影院不再具備獨家優勢。

因此,不少悲觀的業內人士做出了判斷:如果說去年的疫情對於影視行業來說是一場突發性休克,如今則更像是一次「慢性死亡」。

暑期檔電影票房(數據來自貓眼電影)

離散24年終團圓 電影《失孤》原型找回兒子 劉德華獻祝福(多圖,有片)

內地端午連假消費僅及疫前七成半 電影票房6年來最低(第二版)

責任編輯:李冰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