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張維迎:堅定對市場經濟信心 就會走向共同富裕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9/02 16:28

最後更新: 2021/09/03 20:17

分享:

分享:

中央力推「共同富裕」之際,經濟學者、北大教授張維迎撰文指,如果堅定了對市場經濟的信心,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中國就會走向共同富裕,「如果我們失去了對市場的信念,引入越來越多的政府干預,中國只能走向共同貧窮。」

另一名學者、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成德寧則撰文稱,共同富裕不是要削弱市場經濟,而是始終強調加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張維迎

張維迎在題為「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的文章中指出,市場經濟能更有效地解決貧困問題,讓普通人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並認為改革開放令中國社會變得更平等、更公平。

他又提到,政府和慈善組織在解決貧困上是可有所作為,但只能做的是把財富從一部分人手裡,轉到另一部分人手裡,不可能無中生有。他稱,正是企業家創造了財富;如果企業家沒有積極性創造財富,政府也就沒有錢轉移支付,慈善事業也就成了無源之水。

另一學者:共同富裕非削弱市場經濟

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海外網,則發表成德寧的文章,當中提到有媒體將共同富裕曲解為「中國要削弱市場經濟」;但實際上,中國促進共同富裕始終強調加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文章表示,實現共同富裕就像做蛋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就必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優勢。又指改革開放後,中國果斷地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創造了大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奇蹟,為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基礎。

惟當市場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失靈」現象時,就需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反壟斷、反腐敗等手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創造機會公平;通過實施第二次、第三次收入分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政策措施,減少財富和收入差距,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最後,文章表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以及規範培訓機構措施,並非否定市場經濟的行為,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公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各國市場監管者通行的做法。

中財辦:共同富裕不搞殺富濟貧 也非平均主義

中央明確「共同富裕」標準 提出規範高收入、鼓勵回報社會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日前表示,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奮鬥,要鼓勵勤勞致富、創新致富,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的致富帶頭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不搞「殺富濟貧」。要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社會向上流動的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的機會。

他並稱,第三次分配是在自願基礎上的,不是強制的,國家稅收政策要給予適當激勵,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起到改善分配結構的補充作用。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