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美商界就拜登對華經貿政策欠缺具體感失望
拜登入主白宮至今接近7個月,其對華經貿政策仍未明朗,美媒《紐約時報》周三(1日)報道,美國商界對白宮的態度正愈來愈失望,特朗普時期施加的對抗性政策仍然存在,而拜登在與中國的經濟交往方面,卻沒有提供多少明確的信息,包括是否打算重啟經貿談判、解決關稅問題等。
報道稱,中美之間的關係存在嚴重裂痕,美國對價值約3,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仍然存在,而對2,000多種商品的豁免幾乎都已過期。大量出口管制和禁令使得高通、Intel、和Google等美國科技巨頭在進入中國市場問題上陷入困境,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脫鉤在短期內幾乎無望逆轉。
令一些美國商界領袖失望的是,拜登放大了上屆政府的一些懲罰性舉措,包括擴大制裁中國官員的名單,禁止投資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中國公司,或出售用於「壓制異見人士及宗教少數群體」監控技術的中國公司。6月,拜登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在禁止名單中加入了更多中國公司。
不過,拜登和他的顧問尚未闡明如何看待與北京的經貿關係,他們表示,一旦對中國貿易政策的廣泛評估結束,他們將公布政府的做法。但評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並沒有公布得出結論的時間表。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周三被問及對關稅的審查時,她說:「關於審查何時完成,我沒有這方面的信息。」
企業對拜登政府的做法日漸失去耐心,有商界領袖指,中國是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他們需要明確知道,美國公司是否能夠與中國做生意。商業團體認為他們的成員因關稅而處於競爭劣勢,因增加了美國進口商的成本。早前有份去信戴琪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艾倫質疑:「關稅會持續存在嗎?它們是否永遠存在?申請關稅豁免的程序是什麼?沒人知道...拜登政府如此密切地遵循特朗普政府制定的針對中國的遊戲法則,許多人認為這很諷刺。」
中美金融圓桌會議擬秋季召開 商務部:兩國經濟高度互補(第二版)
責任編輯:陳建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