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中性看待A股市場量化交易 適時制定監管框架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1/09/07 11:38

最後更新: 2021/09/07 12:32

分享:

分享:

中國股市已連續三十多個交易日保持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的高成交額,引來各方越來越多的關注。證券時報周二(7日)發表頭版評論文章稱,中性看待量化交易,適時制定監管框架。

A股兩市的成交額在9月第一天達到1.7萬億元,僅次於去年7月的高點,並接近2015年市場大波動期間的歷史高水位。有市場人士表示,除了市場擴容,以及地產高壓監管帶來的部分增量資金流入股市外,高水準的成交額也有部分是迅猛發展的量化交易「貢獻」的。

文章表示,對A股市場量化交易的增長,既不用歡呼,也不要視為洪水猛獸,既要看到它正面的作用,也要對其潛在負面影響保持警覺。對監管來說,最重要的是摸清底細,包括其規模、操作方式和影響市場運行的機理。

中證監:堅決維護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A股指數期貨年內開始交易

五官媒釋信心拉A股回穩 滬指重上3400創指漲5%

文章稱,從市場層面看,程式化交易模型均包含即時行情報價,模型的套利色彩多數時候可能有助於降低市場波動性,但在行情波動突破模型參數的閾值時,容易產生火燒連營的效果,極大地推高市場波動性。

文章表示,近年海外市場的每一次劇烈波動,幾乎都能看到量化交易的影子。此外,高頻閃電交易往往需要借助通訊速度上的優勢,可能會造成對普通投資者的不公平。

文章稱,理論上量化交易者是偏中性的,但不能讓它一直處於黑箱狀態。目前,監管者和協力廠商機構要做的是加大研究力度,為市場提供更多的統計資料資訊,遠期而言,則要隨著這一領域的發展,不斷摸索經驗,制定最適合中國環境的監管框架。

責任編輯:李冰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