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飛船明返回地球 3名太空人駐留90日創紀錄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1/09/16 15:37

最後更新: 2021/09/16 16:32

分享:

分享:

神舟十二號飛船明返回地球 3名太空人駐留90日創紀錄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今日(16日)上午8時56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太空站天和核心艙成功實施分離。神舟十二號的三名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至今已在太空站工作和生活了90天,刷新中國太空人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工程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發布消息稱,已決定神舟十二號飛船將於周五(17日)返回地球。 ​​​​

在分離前,三名太空人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完成太空站組合體狀態設置、實驗數據整理下傳、留軌物資清理轉運等撤離前的各項工作。

【中國太空站】神舟十二號太空人首出艙「漫步」 解構3人組分工(多圖,有片)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 計劃9月中旬返回地球(第二版)

綜合內媒報導,稍早前,3名太空人已開始抓緊時間進行身體鍛煉,為返回作準備。而飛船返回地面,要由飛船系統、航天員系統和着陸場系統等共同完成,技術較為複雜。這次神舟十二號飛船太空人乘組是首次從太空站返回地面,載人的返回艙將首次在東風著陸場著陸。

載人航天工程中首次啟用東風著陸場

中國一般採用「空中搜救航天員,地面處置返回艙」的模式,這樣可以實現「快速定位、快速到達、安全出艙」。因此,着陸場搜救通常包括空中搜索和地面搜索救援回收兩個部分。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早於今年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在記者會上,介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時,就曾說明著陸場已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這將是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

據悉,東風着陸場地處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中南部地區,是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約有2萬多平方公里。雖然東風着陸場一直作為四子王旗的備用着陸場,但其地形多樣,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蓋需要進行試驗的各種着陸地形,實踐意義非常大。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傳回在軌拍攝高清照片 外媒這樣評價二次出艙

【神舟十二號】平均年齡達53歲 太空人真的「薑是老的辣」?

由於神舟十二號太空人已飛行了3個月,他们在太空的工作量大,比較疲勞;而且在長期失重環境中生活和工作後,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和立位耐力差等問題。因此神舟十二號太空人着陸後,需在艙內用較長時間來適應地面重力環境,之後再由工作人員協助出艙,且出艙後所有活動全部採取坐位,以確保航天員安全。

航天員回到北京後也要進行身體恢復,一般分為醫學隔離期、醫學療養期和恢復療養期三個階段。

責任編輯:易燕丹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