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 中德關係不地震也勢會這樣

國情動向 12:00 2021/09/20

分享:

分享:

德國大選 中德關係不地震也勢會這樣

不管地震會否發生,板塊都在悄悄地慢慢移動,中德關係目前看來就是如此。德國大選9月26日星期日舉行,在位已16年總理默克爾退位讓賢,而且默克爾所屬政黨基民盟,可能失去多年來最大黨地位,不會繼續主導德國政府。中德關係雖料不會在這次德國大選後突變,但多年現狀的基礎恐不復存在,長線微妙轉折就要到來。

民調顯示,今屆德國大選主要是基督教民主聯盟、社會民主黨、綠黨三黨之爭。

現最大執政黨基民盟近月被指應對水災不力,支持率罕有遭到執政聯盟夥伴社民黨超越。社民黨有望自2002年大選以來重新成為最大黨,繼而領導新一屆德國政府。

點擊圖片放大

有別於美國大選,德國大選予人感覺頗為沉悶,因為選舉議題向來聚焦民生內政,總理問鼎人鮮有談及對外關係,但外界還是對他們的立場略知一二。

基民盟年初選出拉舍特(Armin Laschet)領軍,他的對華態度最溫和。這位州長管轄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是德國經濟火車頭,因此他在主要政黨領導人之間,可說最為重視中國市場。拉舍特年中曾表明反對與中國新冷戰,並認為毋須因為人權議題,改變德國目前對華政策。

點擊圖片放大
+2

德總理大熱與拜登唱反調:不必因人權  扭轉對中國政策

相反,綠黨領袖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相對最為強硬,主張就價值觀和現實政治,加強與中國、俄羅斯較量碰撞,只是仍然不支持跟中國脫鉤。

點擊圖片放大
+2

但拉舍特、貝爾伯克兩人都民望低迷。拉舍特缺少默克爾的政治魅力,在黨內本已面臨不少質疑,加上這微胖大叔早前視察水災時,被鏡頭捕捉到露齒大笑,形象進一步插水,連累基民盟選情。貝爾伯克則從未擔任州或聯邦政府官員,現在直接角逐總理之際,她的公職履歷被爆涉嫌誇大,令選民對她卻步。

【中歐關係】歐洲議會高票通過對華新戰略報告

德國駐華大使剛上任突然去世死因未明 使館下半旗致哀

社民黨近日於是漁人得利,異軍突起。

社民黨領袖,現任副總理兼財長肖爾茨(Olaf Scholz)原本不被看好,黨內左翼認為他太溫和太中間派,與默克爾無甚分別,如今大家則想起他去年在疫情下,推出1300億歐元刺激計劃,救老百姓於水火,態度與一向強調審慎理財的默克爾微妙不同。

點擊圖片放大
+2

肖爾茨8月給傳媒拍照時,雙手放到肚前,手指放鬆,姆指和食指構成菱形狀,模仿默克爾的招牌動作,意思盡在不言中。

點擊圖片放大
+2

今次選戰期間,肖爾茨幾乎沒表達過對中國的想法,但可以預料,他的立場會介乎拉舍特、貝爾伯克之間。肖爾茨前年曾率團訪華,與中國副總理劉鶴舉行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並簽署三份合作文件。

肖爾茨8月對俄羅斯的表態也可作為參考:他批評俄方武力改變歐洲邊界,認為歐洲需要一致表明這不可接受,但未有承諾會強硬面對普京,只稱德國需與歐盟合作,自己會呼籲俄羅斯接受歐盟進一步整合。

美歐英澳為遏華「互毆」 歐洲專家:中國必在笑食花生

拜登袖手阿富汗公關災難 他為何不怕歐洲「脫美投華」?

儘管大選未塵埃落定,而勝選政黨議席也很可能不過半,須與他黨談判合組政府,政策走向仍有一定變數,但總的來說,除非綠黨貝爾伯克爆冷當上總理,中德關係短線料無大波瀾。

德國人讓默克爾領導了國家16年,可說也習慣安於現狀,不求日月換新天。如今只是默克爾不想任期超越她的政治恩師、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才自覺足矣,不再連任。

不過無論如何,德國政府多年來經貿合作優先的對華政策,長線恐不會維持下去。

拜登美英澳聯盟得罪人多 中國專家解讀這樣應對

歐盟稱中國「系統性對手」言不由衷?外媒揭真正解釋

默克爾「以貿易改變」中國(Wandel durch Handel;Change through Trade)主張行不通,已是德國國內以至整個西方的基本共識。中國人也會同意這一點,畢竟......(中略)......中德經貿關係正從原本的合作夥伴,逐漸演變成......(中略)......德國人看來愈來愈注意到,雖然汽車業......(中略)......

可見德國長線對華政策,勢會隨住默克爾時代結束而逐漸改變。懸念只在於會變成怎樣,因為德國人乃至歐盟也未知應該如何回答,既要一邊防著中國,又要從美國戰略自立,避免跟隨美國邁向與華脫鉤這道平衡難題。歐盟原本有意將......

(節錄)

【全文訂戶專享︰中外廣角鏡——德國大選 中德關係不突變但必會變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縱橫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