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浙江網民反映接種科興未檢出抗體 官方這樣回應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1/11/10 13:05

最後更新: 2021/11/10 18:30

分享:

分享:

澎湃新聞報道,浙江政務服務網近日有網民留言,指自己接種新冠疫苗後未檢出抗體,省衛健委表示工作人員已與這位網民電話聯繫,但沒有公開具體內容。

早前有另一網民情況類似,地方8月回覆時,則告知國家規定及免疫策略、當時不能加強接種的依據,並解釋接種後產生中和抗體,與醫療機構檢測的抗體的區別。

【新冠疫苗】內地10多省份開打疫苗加強針

中國科技部公示mRNA加強針獲批IIIb期臨床試驗

打兩針後 醫院顯示其抗體陰性

報道指出,上周四(4日)有網民留言稱,今年6月3日接種第一針科興疫苗,6月22日接種第二針,上月3日因發燒醫院排查新冠,顯示抗體陰性。是否意味著6月疫苗未接種成功、沒有產生抗體?該如何處理?是否需要補打?

浙江省衛健委當天在浙江政務服務網回覆表示,相關工作人員已與這位網民電話聯繫,但沒有公開回覆的具體內容。

報道指出,浙江省其他部門則曾在該網站具體回覆類似問題。

有網民7月29日在浙江政務服務網留言稱,6月29日完成新冠第二針(科興)接種,1個月已過去,醫院抽血發現新冠抗體雙陰性,即未產生抗體。致電12345,對方表示目前沒有機制針對這類沒有生成抗體的人群。網民表示,疫情當前加上工作常出差,想知道如何處置、補打。

杭州市濱江區社會發展局8月3日回覆稱,諮詢內容屬實。區疾控中心經核實,反映人已完成2劑新冠疫苗接種。當時根據國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相關規定,目前國家還沒有加強免疫這一說法。明確告知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及當前的免疫策略,目前不能加強接種的依據;同時詳細解釋疫苗接種後產生中和抗體與醫療機構檢測的抗體區別。

衛健委曾指:不建議常規檢測抗體 作免疫成功與否依據

澎湃新聞引述中國國家衛健委官網今年3月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指,對在14至21天完成兩劑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接種的,無需補種。現階段暫不推薦加強免疫。在疫苗接種前無需開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體檢測;接種後也不建議常規檢測抗體作為免疫成功與否的依據。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曾表示,抗體水平降至較低水平不能說明疫苗失去保護力。疫苗保護力除了來源於抗體外,主要依賴免疫記憶。已有研究表明,全程免疫後12個月進行加強免疫可使中和抗體水平在較短時間顯著升高,說明疫苗可誘導人體產生良好的免疫記憶。

鄭忠偉強調,評判某一疫苗有效與否,主要是通過後期基於大規模疫情的真實世界研究,以及前期臨床試驗數據來綜合評定。中和抗體水平這一單一指標並不足以說明疫苗的真實保護力。部分民眾擔心接種新冠疫苗後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水平下降而去主動檢測的做法,「這既沒有必要性,也不可行」。

管軼:相比全員核酸檢測,檢測抗體比較重要

不過,有「病毒獵手」之稱的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認為,相比全員核酸檢測,檢測抗體比較重要。

近日管軼在廣東汕頭接受鳳凰衛視訪談,他直言:「我們不要動不動就全員檢測核酸,我覺得檢測抗體比較重要,這個『老虎屁股』應該去摸一下,早晚都得摸的。」他認為應該讓每個人都了解一下自己的免疫狀態。

他續指,中國有句老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疫苗公司有責任定期公佈相關數據,老百姓有知情權。

對於未來接種工作,他建議,「起碼要有一個摸底,打完疫苗的人,抗體率是多少,打了幾針有抗體,別打了兩針不行,又打第三針,打了三針呢?」

在他看來,「打了三針還沒效的疫苗應該開除出去,這是契約精神。」

管軼的這篇專訪報道在內地網站被下架,但仍有人重點摘錄管軼的說法發表在社交媒體上,再以截圖的方式轉發。不少網友對管軼的看法表示認同,希望知道打了兩劑國產疫苗的效果到底如何。

中疾控:接種新冠減活疫苗第三針 1個月後抗體約升5倍

【新冠疫苗】國藥:接種第三針後抗體水平增三成

【科興疫苗】尚有隱藏潛力?科興董事長:打3針抗體升20倍(第二版)

責任編輯:李冰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