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專家曾光: 將在合適時間點 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路線圖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2/03/01 15:43

最後更新: 2022/03/01 16:06

分享:

分享:

昨日(2月2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個人微博上發文表示,「動態清零」是我國在特定的時期內的防疫對策,不會永遠不變,在不久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外界猜測釋放內地防疫政策轉向的信號。

在這篇題為《相同的科學共識,不同的應對策略——解析「與病毒共存」與「動態清零」兩種對策》的一文中,曾光指,當前國際上應對新冠肺炎防控凸顯了兩種不同的對策,西方國家紛紛宣布要採取放寬疫情防控的對策,「而疫情防控業已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目前仍然兢兢業業的堅持「動態清零」的對策,引發廣泛關注。

動態清零西方國家可望而不可及

他指出,科學研究發現Omicron變異株感染主要侵襲呼吸道而不是肺部,重症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下降,西方各國因勢利導,重新評估了早就難以控制的發病、死亡和日益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兩者的權重,當務之急是緩解社會經濟壓力,形成「與病毒共存」對策。

回看中國,曾光表示,動態清零是西方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他承認,Omicron出現以後,中國疫情防控難度明顯加大,表現為病毒播散快,清零時間延長,防控成本明顯增加,「儘管如此,獲得的紅利仍然遠大於投入。當前的動態清零,對我國專業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認真落實精確防控的科學措施,避免層層加碼和不規範措施舉措,就可以較大幅度精簡投入的成本。」

中國自然感染率低成為軟肋

他強調,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但當前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實施與病毒共存,對中國風險很大,不宜隨之起舞。原因之一在於,中國人群自然感染率比西方國家低千百倍,是完全靠疫苗接種建立免疫屏障。「自然感染率低,過去是赫赫戰果,現在是軟肋,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更何況疫苗接種尚有漏洞。」

他最後表示,西方國家率先邁出了與病毒共存的實踐探索步伐,風險很大,勇氣可嘉,當以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去觀察、借鑑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以為我用。謀定而後動,探索靈活而可控式開放。

【內地疫情】國家衛健委:「動態清零」總方針 對Omicron仍有效

【新冠肺炎】歐洲疫情再起 環球時報:反證中國動態清零正確

責任編輯:袁瑋婧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