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向中央上繳逾1萬億元結存利潤 效果相當於降準?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3/09 15:06

最後更新: 2022/03/09 15:50

分享:

分享:

據中國人民銀行官媒周二(8日)發布,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為增強可用財力,今年人行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

分析指出,此舉將有助於政府增加今年的財政支出以刺激經濟。

中金更認為,這是一次財政和貨幣「協同式」寬鬆;而上繳1萬億元利潤帶來的基礎貨幣投放規模,相當於降低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帶來的基礎貨幣增加。從這個角度看,近期全面降準的必要性下降。

【兩會2022】「需艱苦努力」 解讀中國今年5.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

財政部表示,安排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利潤,是中國慣例做法,也是統籌財政資源、跨年度調節資金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中國煙草總公司、中投公司等,人民銀行也是上繳單位之一。

世紀疫情發生以來,為應付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中國一直預留政策空間。對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暫停上繳利潤,以應不時之需,有關機構因此形成待上繳結存利潤。考慮當前與長遠,今年安排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2021年以前形成的部分結存利潤。

這些資金安排用於大幅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幫助地方財政特別是縣區財政緩解減收壓力。上述轉移支付資金將納入直達機制管理,快速精准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人行強調,結存利潤主要來自過去幾年的外匯儲備經營收益,不會增加稅收或經濟主體負擔,也不是財政赤字;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不會造成財政向央行透支。

「協同式」寬鬆 效果勝等量降準

中金表示,人行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是一次財政和貨幣「協同式」寬鬆,不僅有力地支持財政擴張的節奏,提高廣義貨幣的投放的同時,也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而且改善了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其效果勝過降準。

分析指出,降準是釋放一部分鎖死的基礎貨幣給商業銀行,不一定直接帶來信貸,沒有信貸則就沒有新的存款,因此不一定創造廣義貨幣;即使產生新的信貸,也增加企業和家庭的債務,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並未得到直接改善。

【兩會2022】劉世錦:貨幣政策短期重在穩房地產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