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解讀人行上繳利潤:降準窗口未關 降息概率增加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3/09 21:13

分享:

分享:

人民銀行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市場認為此舉相當於基礎貨幣增加,近期全面降準的必要性下降。官媒《上海證券報》則指出,人行上繳利潤具有類「降準」的效應,但這並不意味著,降準窗口就此關閉,近期降息概率也增加。

降準仍有必要性 觀望2月金融數據

報道指出,人行上繳利潤並不等同於降準,但具有類「降準」的效應——在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上,二者有望實現「殊途同歸」。上繳利潤的具體流動性釋放效果,仍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與直接降准通常一次或兩次落地不同,人行上繳利潤對資金面的寬鬆效應在短期內較為有限。其次,降準會直接增加銀行長期流動性,提升其放貸能力,但人行上繳利潤沒有這個效果,它直接增加的是財政減稅(退稅)降費能力。

王青說,「結存利潤按月均衡上繳」意味著相關資金不會一次性劃入財政賬戶;而且,具體落到財政支出方面,還需要一個過程。

張瑜表示,本次「類降準」並非一次性釋放,同時,只有當財政資金使用後流向企業居民端,實體經濟的才能有「類降準」感受。此外,本輪上繳利潤限定了資金的用途,因此實體經濟感受的流動性釋放或小於50基點(BP)的降準。

報道指,正值3月,中國貨幣政策已步入了重要的窗口觀測期,對於後續降準是否還有可能落地,王青表示,人行上繳利潤有降準效應,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來直接降準的必要性和次數,但這並不意味著二季度降準窗口就此關閉。後續是否實施直接降準操作,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金融運行態勢。

王青表示,一個重要觀察點是即將公佈的1-2月投資、消費等宏觀經濟數據,以及2月金融數據。其中,可以重點觀察2月各項貸款餘額增速能否實現「由降轉升」。若接下來貸款增速沒有出現一定幅度的趨勢性上行,全面降準、乃至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就會仍然存在。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國內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國內需要適度加大貨幣政策擴週期與逆週期調節力度,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全球疫情尚未結束,海外政策轉向,國際地緣局勢升級等因素,都表明當前降準仍有必要性。

美聯儲料加息 人行或「搶跑」降息

報道指,而降準之外,政策利率「降息」也是政策選項。

張瑜提醒,可以關注3月15日MLF降息的可能性。由於美聯未來可能通過連續加息的方式抑制通脹,因此,3月15日,人民銀行存在「搶跑」降息的可能,一方面可彰顯獨立性,提振內部信心,一方面推動全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也有助於「擴信用」的加速修復。

廣發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倪軍亦指,由於海外風險和疫情反复影響,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經濟預期較弱,近期降息概率在增加。

人行向中央上繳逾1萬億元結存利潤 效果相當於降準?

人行:2021年槓桿率為272.5% 回到基本穩定的軌道

責任編輯:蒯宇澄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