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疫情】專家:不管「防」只管「治」 醫療體系必面臨擊穿

國情動向 13:11 2022/03/22

分享:

分享: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未止,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民(圖圈示),在中國不管「防」只管「治」,帶來的醫療資源擠兌是無法承受;假設中國的發病率與全球平均水平相似,這意味著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將被感染,醫療體系必然面臨擊穿危險。

另外,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最新受訪表示,中國疫情水平上升緩慢,正因採取了一系列有效干預措施,遏制疫情上升勢頭。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周二(22日)刊登劉民的專訪。他指出,「動態清零」的提出,正是基於以更高水平、更小成本、更短時間控制住疫情,使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產生活影響更小的考慮。

「緩疫」策略不適用於中國

他表示,部分國家採取「緩疫」策略,即以降低、推遲流行高峰減少對醫療資源的擠兌,側重對重症病例的發現、隔離和治療以減少死亡,而對密切接觸者僅有限追蹤或不追蹤。這種策略在應對Delta、Omicron疫情中效果有限,尤其更不適用於中國。

劉民解釋,在中國,不管「防」只管「治」帶來的醫療資源擠兌是無法承受的。中國14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不嚴控,假設中國的發病率與全球平均水平相似,這意味著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將被感染。這樣的數字,任何國家的醫療體係都扛不住,更不用說中國醫療資源普遍緊張,醫院低冗餘運轉,餘量極低,醫療體系必然面臨擊穿危險。

【內地疫情】梁萬年:疫情遠未結束 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深圳:基本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有序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

他續說,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醫療衛生條件有差異,再加上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之間的不平衡性,老年人口絕對數大等因素,必須高度重視其潛在危害性。從經濟學角度看,相比防控政策影響,數以千萬計的人群感染、病倒顯然對於經濟社會的擾動更大,可以說在所有方案中,「動態清零」對國家和個人的成本都最小。

「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也是為什麼要強調堅決守住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他又指出,不能把Omicron感染當作普通流感對待。

把Omicron當「大號流感」過早

梁萬年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指,把Omicron變種導致的疫情認為是「大號流感」,目前為時過早。對於個體,得病後出現重症的機會可能下降,但Omicron傳播速度快,感染人群的絕對數大,作為整體的人群重症和死亡數量就會高,這仍是一個巨大危害。

他指出,堅持動態清零,是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這個時候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和麻痺。

他表示,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如果對每起疫情都不追求動態清零,社會面上的傳播將積少成多,持續連接起來,最終將形成規模性的反彈。發生病例和疫情後,都能快速識別,快速處置,快速切斷疫情傳播鏈,積小勝為大勝,總體上就會向動態清零的目標逐漸邁進。

國家衛健委: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 採取更有效針對性措施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