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國際高通脹由美等國一手造成 中國物價發揮「穩定器」作用

經濟脈搏 17:05 2022/04/24

分享:

分享: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專家座談會,專家指本輪國際通脹高企完全由美國等西方國家造成,中國物價運行在總體合理區間,對全球物價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國家發改委今日(24日)發佈消息,近日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全球物價形勢。

專家指出,2021年以來國際通脹水平明顯上行,告別長達十餘年的低通脹時代,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通脹水平進一步快速上行,美歐等經濟體物價連續創下多年或歷史新高。3月份,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分別擴大至8.5%、11.2%,分別續創40年來和歷史新高;歐元區CPI、PPI同比漲幅分別擴大至7.5%、31.4%,續創歷史新高;少數國家甚至呈現惡性通脹態勢。

指責美國對內治理失序、對外挑事霸凌

專家一致認為,本輪國際通脹高企完全是由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內治理失序、對外挑事霸凌造成的,並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傷害。一是新冠疫情暴發後,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發達經濟體濫發貨幣,實施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市場流動性泛濫,推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

二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疫情防控失序,產業鏈供應鏈紊亂,至今尚未恢復,導致全球生產供應受到極大影響,大宗商品供給不足、價格攀升。三是俄烏衝突以及美國聯合盟友對俄羅斯發起多輪制裁,衝擊世界經濟體系,加劇全球糧食、能源、礦產品等大宗商品供需緊張局面,導致價格高位攀升,進一步推升國際通脹水平。

專家強調,得益於疫情防控得當、社會生產秩序穩定,宏觀政策力度節奏把握精準、不搞大水漫灌,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顯著,中國物價一直運行在總體合理區間,去年全年CPI上漲0.9%,今年3月份上漲1.5%,一季度平均漲幅為1.1%,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對全球物價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易綱:中國貨幣政策首要任務維護物價穩定 金融服務重視農業能源

【中國通脹數據】3月CPI按年上漲1.5%高過預期 PPI漲8.3%

責任編輯:袁瑋婧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