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2020更難」 疫下小微企業:有工廠裁員4/5 嘆喪失信心最可怕

社會熱點 12:37 2022/05/05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未消散,持續衝擊經濟。內地傳媒報道,小微企業面臨現金流斷鍊風險,有工廠無奈裁員,有公司哪怕虧蝕也要留住客戶,受訪企業嘆「很難,比2020年更難」。

中小微企業是市場運行的細胞,是促創業、保就業、活躍市場的主力軍。但在疫情衝擊下,不少中小微企面臨困難。政治局會議已要求,要穩住市場主體,對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

據內地「經濟觀察網」報道,中山一間中小型規模製衣廠,在疫情這兩三年來,經歷多次客戶拒收、失聯、毀約的情況。

內地小微經營面臨疫情等三座大山 報告:近4成現金流不足1個月

中銀保監: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 實現此類貸款「兩增」目標

流失訂單損200萬元 裁員數十人

其中,該廠去年接獲潮牌客戶5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貨值的訂單,以備戰雙11、雙12,但雙11銷售不及預期,客戶便想在雙12訂單壓價,工廠沒同意,結果客戶翻臉。這一波損失約200萬元,受此影響工廠裁員五分之四,從50多人減少到只有10多人。而近期受到上海疫情影響,再遭遇訂單流失。

報道指出,該廠已經無力承擔任何風險。年初,負責人于淼(化名)將家裡的房子抵押給銀行,維持運轉。而原本此時工廠每月出貨量可達5萬件,現在銳減到6000件。

該廠負責人表示,「現在卑微到一條布的訂單都接」,而散單毛利極低,很多都貼著成本線在做,一旦返工就意味著巨額虧損。他稱,實際上自2015年開始,製衣廠的毛利率就下滑。一是人力成本的攀升;二是工人出現斷層,產業後繼無人;三是外貿轉內貿,導致國內製衣行業內捲,毛利被不斷擠壓。

服裝製造領域 逾800萬從業員

為何不直接閉廠休息?負責人稱,創辦工廠的父親不同意,總說一輩子只會做衣服,不開廠能做什麼,陪著一路創業的工人又如何處置。

負責人又表示,工廠倒了可再建,但是信心、信念和對未來期待的喪失才是最可怕。當下,經銷商不敢向廠商下單,廠商也不敢生產,消費者也一樣,不知道自己買的東西還能不能運送到手。這樣大家只能降低消費、降低產出,每個節點越來越走向封閉。

報道引述天眼查,以紡織服裝、服飾業類目檢索,企業數量超10萬間,再附加上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上、參保人數大於50人、存續等條件,企業約2700間。簡單測算,小作坊工廠佔據著這個行業的97%。據中國服裝協會數據,2020年全國服裝行業工業企業數量17萬間,服裝製造領域從業人數826萬人。

貿易公司4月銷售為0 面臨現金流問題

貿易供應鏈公司也遇到問題。據報道,一間從事木材和塑料等原材料的貿易供應鏈公司,以往3月、4月,每月銷售額3000至5000萬元,利潤20至25萬元。今年3月公司銷售額約2000萬元,而4月銷售為0。連續虧損3個月,公司無奈只能裁員。

該公司4月初原本與南韓一個客戶談好,從鎮江採購一批塑料原材料出口至南韓。但因為封城,樣品寄不出去。由於耽誤太久,客戶對中國情況很憂慮,月中曾表示即便收到樣本,亦很擔心後續物流運輸。這筆訂單基本不可能成功。

除了物流,公司現金流也有問題。貿易型企業是靠商品流通和資金流通來賺取利潤,若客戶無法按時回款,企業將難以為繼,不僅銀行還款計劃無法執行,就業也不能得到保證。

美媒:貨車司機加薪一倍也不肯去 國際物流或7月才復常

保物流及供應 劉鶴:不得以等核酸結果為由限制通行

報道指在天眼查上篩選,上海地區,從事貿易經濟與代理的存續企業有超過2萬間,參保人數少於50人的存續企業則有超過1.6萬家。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