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省市壓縮開支 維持防控、民生等必要領域支出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7/05 13:53

最後更新: 2022/07/05 14:34

分享:

分享:

受疫情及退稅影響,今年內地多數省份財政出現負增長,媒體消息指,包括重慶、蘇州在內的多個城市正研究壓縮支出,把資金用在防控、民生等必要領域。

第一財經從多位市級財政人士得知,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加劇下,地方政府已考慮壓減預算收支,包括減少政府一般性支出、部分項目支出。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會在年初確定當年預算,但各地並未料到,今年退稅減稅規模高達2.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疫情反彈、土地市場低迷同時衝擊財政收入。

為了彌補地方財政減收,中央增加了轉移支付力度,規模逼近10萬億元。但由於民生、債務、疫情防控等剛性支出不減,一些地方的財政收支矛盾不減反增。

近期各地正密集調整預算,重慶考慮採取更大力度調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市本級財力安排的支出預算,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剛性支出外,合計50億元。蘇州壓減公用經費、公務接待費、 會議費、培訓費,因公出國經費,並追減各類非剛性、非緊急項目支出,統籌用於疫情、紓困等急需領域。

專家:或更多城市調整收支

昆明市財政局近日發文要求,對當地「三保」中風險地區,在「三保」支出未落實前,除應急支出外,不得支出其他事項,並調減和壓縮非剛性支出。至於上一波疫情的重災區吉林,官方近期也明令堅持過緊日子,打好「鐵算盤」、當好「鐵公雞」,大力壓減非剛性非急需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指,在今年超預期的疫情衝擊以及土地出讓收入下行背景下,地方財政形勢極為緊張,下階段尤其是四季度的收支矛盾將明顯加大,未來地方政府調整收支預期可能會逐步增加。通過削減非剛性和必要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有保有壓是地方政府不得不的選擇。

他認為,下一步增量財政政策可能有三個選項,一是增發特別國債;二是上調赤字率;三是提前下發2023年專項債額度,在四季度使用。

【中國經濟】國家發改委據報年中摸底: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

人行: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易綱:保物價穩定和就業最大化 幣策總量發力撐經濟復甦

內地22省公布首五月財政收入 逾七成負增長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