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財長樓繼偉:可考慮增加預算赤字幫扶個體經濟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7/09 16:31

分享:

分享:

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今日(9日)表示,中國必要時可以增加中央和地方預算赤字,幫扶小微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據新浪財經報道,樓繼偉在北京舉行的財新夏季峰會上說,目前中央財政還有一定的列支餘地,必要時可以增加中央和地方預算赤字,中央增加預算赤字主要用於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是幫扶小微和個體工商戶,幫他們渡過難關。

樓繼偉談及國內面臨的三重壓力時表示,各部門加強了應對力度和精確性,包括全面疏通供應鏈和交通、疫情防控九不准、發佈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在財政貨幣政策上也提高了力度,國務院發佈33項穩經濟綜合措施等等,5月份開始經濟逐步回暖,6月份先行指標表明回暖的勢頭進一步加大,PMI綜合指數已經恢復到榮枯線上方,表現為企業的預期得到了恢復。

內地6月CPI按月升2.5% 創近兩年新高

中國6月外儲規模減少565億美元 會否續降或看美元走勢

企業預期恢復不平衡

但樓繼偉也指出,如果進一步細分,可以發現預期的恢復是不平衡的。從企業層面看,產業鏈的上游和價值鏈的高端預期得到充分的恢復,產業鏈的上游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抬高而且多為大型國企,價值鏈的高端為金融機構和高技術企業,其中還有不少是外資,線上辦公的機會比較多。而產業鏈的中下游和價值鏈的中低端多為中小微企業,以民營經濟為主,由於最終需求不足,結構性通貨膨脹壓力主要消化在製造業的這一端,其中接觸性服務最為困難。「在這些階段這些企業貢獻了80%的就業機會,保住了它們就保住了就業,保住了民生。」

樓繼偉還指出,受結構性因素影響,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紓困措施受益不足。樓繼偉以財政政策為例,他指出,今年財政政策保持了足夠的強度,特別是在減稅降費等方面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安排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5月23日國常會又增加了1400億元」。

樓繼偉表示,減稅降費政策受益人主要是製造業,特別是其中的大中企業,因為相當一部分小微企業不是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不存在期末留抵。接觸性服務業主要包括零售、運輸、住宿、餐飲、房地產業、居民服務、文化教育、娛樂等行業,其中相當一部分運營主體是個體工商戶,只僱傭少量員工,不是一般納稅人,也不參加企業社會保險,緩交社會保險費的政策也無法享受。

「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最多的就業機會,對於它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最終消費得以全面地恢復,不確定性大幅度減弱,經濟活起來。」樓繼偉認為,比較有效的措施是要求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減免租金,並要求當地政府對租用民營設施的小微和個體工商戶給予適當的補貼。樓繼偉提到,有的地方還發放了消費券,但這些措施仍舊不足。

中央財政還有一定的列支餘地

樓繼偉進一步提到,目前中央財政還有一定的列支餘地,必要時可以增加中央和地方預算赤字,中央增加預算赤字主要用於加大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是幫扶小微和個體工商戶,幫他們渡過難關。

他也指出,預算法規定,地方預算赤字對應一般債,只能用於公益性投資項目、老舊管網改造、水庫加固工程和海綿城市建設,雖然項目本身無收益,但是當代人和後代人間接受益是這類項目的典型代表。   樓繼偉還提到,當前國際產業鏈的重構會逐步進行,各國企業產業鏈的國際化佈局首先考慮效率和效益。他提到,一些企業轉移到東南亞或者是中美洲,主要是考慮比較利益和接近市場,例如某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是必然的,不必過慮」,「我國產業鏈韌性強,一些行業還有集群化的特點,這些行業將主要生產能力放在我國的同時,在境外設廠主要是作為備份,防止突發性事件」。

歐美大概率陷入滯脹引發發展中國家通脹

針對外部不確定性,樓繼偉指出,美國和歐洲大概率陷入滯脹,並引致發展中國家通脹。樓繼偉分析造成的原因,一是歐美從極度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退出太晚,不得不過急;二是結構性因素,他說,美國的經濟結構早已空心化,用貿易摩擦的辦法應對是把錯了方向,造成供應短缺、成本提高,為應對疫情,針對個人提供大規模的財政補貼,保住了需求,但是供應鏈短缺、成本提高更為嚴重。

用產業政策、產業補貼的做法將高端產業拉回國內,樓繼偉認為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很可能被利益集團綁架。樓繼偉認為中國可以把握機遇,補上一些技術上的短板,以往這些技術產品國內也可以製造,但主要靠進口,因為全球供應鏈產品的可靠性高、性價比高,現在這類產品國內正在快速追趕,採購方也願意接受,因為買方在價格之外開始考慮供應鏈的穩定,減少不確定性,這也給供應方做技術迭代,提高性價比提供了機會。

最後,樓繼偉表示,「美國為首的西方同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自以為是的做法應對市場化、全球化的中國是無效的,各國還是應當回到合作共贏的軌道,中國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

人行︰謀劃推出增量政策措施 穩經濟大盤

李克強主持召開東南沿海多省經濟座談會:穩經濟還需艱苦努力

責任編輯:袁瑋婧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