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面積萎縮85% 河床變草原 濕地功能退化(有片)
內地高溫乾旱天氣持續下,位於江西的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體面積過去5個月大幅萎縮85%,大片河床裸露成「草原」,濕地功能持續退化,沉水植物大量死亡,並影響周邊地區食水安全。省政府緊急召開會議,要求推動各種有力措施盡快落實,盡最大努力把旱情對水資源、水生態的影響降到最低。
自然資源部公布兩張分別在4月和昨日(22日)拍攝的衛星照片,4月時鄱陽湖湖體面積接近4000平方公里,而當前剩下不到600平方公里。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工程師杜磊指,鄱陽湖整體上萎縮非常厲害,水的顏色也從二季度的藍色變成了淡黃色,湖水的面積非常小,有一些小的湖泊甚至在衛星圖上都消失了。
杜磊進一步指,鄱陽湖北部區域,和長江的連接處水面也明顯變窄,湖底露出形成沙洲。主湖區同樣嚴重萎縮,有的小河由於乾涸甚至到了斷流的狀態。
鄱陽湖乾涸引發生態災害
江西省昨召開抗旱救災會,相關負責人匯報一系列問題,當前旱情嚴重影響沿湖居民食水安全,個別村需應急送水,農作物受災面積114.46千公頃。鄱陽湖碟形湖水量大幅減少甚至乾涸,魚蝦螺蚌幾近死亡,候鳥食物缺乏,且湖區水量不足、水質不好,嚴重影響鳥類分佈和數量。長時間湖灘大面積裸露。





同時,由於濕地地表水不斷下滲,濕地泥土變硬,導致鳥類遷移,持續乾旱將影響候鳥生存棲息,預計冬季候鳥遷飛可能與與湖區沿線農業空間發生衝突。
省長葉建春指,鄱陽湖旱情不但嚴重影響生產生活,也嚴重損害生態環境,要以高度負責的責任感、緊迫感,全面監測枯水水情對供水、水質、濕地、候鳥、水生生物等多方面的不利影響,推動各種有力有效措施盡快落實,盡最大努力把旱情對群眾生產生活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陳建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