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買樓情結」減退 機構料今年內地樓價跌1.4%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45

最後更新: 2022/09/20 12:50

分享:

分享:

路透社綜合10家機構分析,預期今年內地樓價按年跌1.4%,銷售跌24.5%,均差過上季度時的估算,原因是經濟壓力下市場預期偏弱,居民「買樓情結」減退,刺激政策雖密集但力度不足。後續關注中央如何寬鬆金融環境,緩解房企資金和債務壓力。如穩樓市政策有效推行,樓市有望在明年上半年企穩回升。

「現有政策效果有限。」華泰證券地產首席分析師陳慎指,房地產穩定基金著眼於保交樓,不進入房企,民營企業發僨全額擔保受益公司數量有限,後續需要更多穩房企信心政策,比如國企入股等。華寶信託宏觀分析師聶文亦指,救助房企的力度不夠,銷售低迷的城市應進一步放開限購,促房企盡快出清庫量。

人行年內3次下調五年期LPR,8月份更大幅降至4.3%,令居民購買首套、二套物業的貸款利率下限分別降至4.1%及4.9%,處於歷史低位。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指,心理作用大於實際,降LPR不是第一次,而每次效用都會遞減。各大房企上半年的財報幾乎都愁雲慘霧,正以實際行動「瘦身」。

機構人士亦普遍認為,當前內地價仍然偏高。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馬泓指,各國的樓價收入比(家庭年平均收入與樓價的比例)的合理區間一般是4至6,內地則達到8.8。如果以1分最便宜,5分合理,10分最昂貴來評價樓價水平,他認為當前內地樓價是8分。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指,上半年100個重點城市的樓價收入比為12,即居民需要工作12年才能買樓,加上生活成本估計需要18至20年,她認為當前樓價需要下跌50%才合理。

渣打最新報告指,在中共二十大之後,「穩定」樓市仍是官方的底線,房地產業去金融化將會持續。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