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連三日刊文 稱「躺平」不可取 堅持動態清零
內地周二(11日)新增1760宗本土病例,包括374宗確診及1,386宗無症狀感染。針對內地疫情防控形勢,黨媒《人民日報》連續三日刊發評論文章,重申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
國家衛健委通報,新增病例仍以內蒙古佔最多,錄511宗,新疆有441宗,山西有135宗。廣東再多54宗感染,其中首次發現Omicron BF.7變異株的深圳佔29宗。
至少5地發現BF.7變異株
《新京報》報道,內地已至少有5地檢出BF.7變異株,包括廣東深圳、韶關,內蒙古呼和浩特、烏蘭浩特以及山東煙台。專家指,BF.7引發的症狀與Omicron早期亞型變異株感染後的症狀類似。但相對於BA.4或者BA.5,BF.7的傳播速度快、傳染力強、代際間隔更短,極易造成大面積傳播。深圳一個案與路人相遇後即造成傳播。
另外,上海新增38宗本土病例,市內10個區域劃為疫情中風險區,涉及浦東、靜安、普陀、楊浦、寶山、松江。多區加強全民核酸檢測頻次至一周兩檢,金山呂巷鎮更實施三天三檢,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北京亦有11宗感染。
人民日報:「躺平」不可取
《人民日報》再就內地疫情防控發表評論文章,指當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斷變異,「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
文章指出,截至9月28日,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種人數佔老年人口的比例為86.26%,還有相當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免疫接種,加上相當數量的兒童和有禁忌症無法接種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種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
文章強調,一旦放鬆疫情防控,勢必會在短期內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醫療資源擠兌,讓正常的醫療服務需求得不到解決,形成惡性循環。
文章稱,放鬆防控將大幅提升病毒變異風險,而新的變異毒株出現後又可能帶來新的傳播風險和感染威脅,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毫不鬆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
責任編輯:易燕丹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