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疫情反覆生產呈走弱跡象 專家:根源在改善防疫政策
內地疫情反彈再度拖累經濟,今日出爐的10月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回落至49.2,分析人士指疫情及防控措施對物流人流影響持續體現,需求走弱,經濟恐「二次探底」,最終還是要靠改善疫情防控政策。
近期多地疫情反覆並處於長期封控之中,上周(24日至30日)全國新增本土感染累計10,870宗,較前一周的5,811宗近乎翻倍。
路透引述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疫情擾動下,多地整車貨運物流恢復乏力,地鐵客運量持續低迷,全國樣本城市地鐵客運量合計較前一周下降5.3%、按年下降25%,鄭州、蘭州、武漢、合肥等地回落幅度較大。
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持續下降,或指向中國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外需延續低迷;發電量明顯回落,則指向工業生產、投資需求走弱在發電活動上也有所體現;代表連鎖餐飲疫情歇業率持續上行、流水恢復強度快速回落,或指向部分線下消費活動延續疲弱。
生產走弱跡象初現
「內外需接力過程中,警惕經濟二次探底風險,」趙偉指,生產走弱跡象初現,港鐵、水泥、發電等多項生產活動放緩,投資需求偏弱,出口外需延續回落,可能加大經濟階段性回落壓力。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日前在一場論壇指出,在政策支持下,經濟還是低於目標,最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政策比較緊,造成對消費的抑制;二是房地產政策數年來非常緊,造成了冰凍三尺的狀況。
丁爽指出,這兩方面是經濟在宏觀政策提供非常大的支持下仍比較低迷的根源性原因,也造成了政策效應的遞減。他認為,最終還是要靠改善疫情防控政策。他並表示,這個改善並非「不是動態清零就是躺平的二元對立思維」。
預計動態清零將維持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維持中國四季度GDP按年增長2.8%的預估不變,並堅持至少明年3月中國都會維持動態清零政策,而且伴隨冬季到來、以及更多變異株的出現,全國封控態勢可能加劇。
凱投宏觀則認為,未來數月中國經濟還將勉力掙扎,並預計中國在2024年以前不會放棄動態清零,這意味著疫情擾動將使得接觸性的服務活動受到抑制。
【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 內地10月官方製造業PMI錄49.2遜預期(第二版)
責任編輯:袁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