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合龍擬明年通車 深圳至中山將20分鐘直達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樞紐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周五(28日)順利合龍,意味着該項目橋樑工程實現全線合龍。整個項目有望於明年建成通車,屆時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由目前2個小時縮減為約20分鐘。
深中通道連接珠江口東岸的深圳和西岸的中山,全長約24公里,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其中跨海段長22.39公里,行車時速100公里,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
其中,伶仃洋大橋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2826米,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大橋橋面高達91米,是世界最高橋面海中大橋。大橋錨碇重達170萬噸,是世界最大海中錨碇。
【大灣區】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封頂 創世界紀錄(多圖,有片)
伶仃洋大橋合龍後,橋樑工程將全面開展橋面鋪裝及附屬結構施工。海底沉管隧道已完成31個管節沉放安裝,正進行最後一個管節(含最終接頭)二次舾裝等作業,計劃今年年底實現隧道貫通。東、西人工島建設和沉管內工程穩步推進,房建、機電、供電、交安等工程也將全面展開。
按工期計劃,深中通道擬於2024年全線建成通車,屆時將與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廣深高速、廣珠東線、廣珠西線等通道一起,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串珠成鏈,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新格局,進一步推動灣區珠江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
責任編輯:易燕丹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