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外長文件:歐洲對華要清醒但不對抗 免捲中美零和博弈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宣揚,歐盟對中國要「去風險」但「不脫歐」,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部門又有另一番表述。歐盟外長博雷利稱,歐盟對中國要「清醒」但「不對抗」,要避免捲入中美間的零和博弈。
彭博社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部門一份草案文件稱,與美國保持協調,會對歐盟清醒地(clear-eyed)與中國接觸並處理中國崛起的挑戰至關重要,不過,「歐盟不應認同美國和中國競爭是零和競爭,只容一方勝利的主張。」
對於台海議題,文件表示歐盟「基本利益在於與中美接觸,以維持現狀並減少緊張。」
文件又主張,若中國不推動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歐中關係會受到「極其關鍵影響」(critically affected),而為公正的和平設立條件,會是歐盟如何同中國接觸的決定因素。
《南華早報》引述同一份文件指,博雷利表示,即使俄羅斯在烏克蘭戰敗,也不會影響中國的軌道,因為中國亦可設法從中獲取地緣政治利益。
文件重申歐盟應同時將中國定位為夥伴、競爭者與系統性對手,並稱如要在這複雜關係中保持平衡,歐盟及各成員國都要維持堅定,但不對抗。「我們需要清醒看待這關係的性質。」
對於如何處理對華關係,歐盟高層內部與成員國之間一直無法取得有效共識。對於歐盟對華的夥伴、競爭者與系統性對手三重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曾稱,全面戰略夥伴就是中歐關係唯一恰當定位。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本周訪問德國時,表示中方對德方、歐方不搞對華脫鉤表態表示讚賞,但也對歐方聲稱的「去風險」表示關切;如果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那就是在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連兆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