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省治理統計造假 分析稱經濟數據短期內或受干擾
內媒報道指,新一輪防範懲治統計造假的專項治理行動正在展開,近期部分地區第一階段的自查自糾工作即將完成。有分析認為,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經濟數據短期內波動可能會加劇。
「財新網」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2月底以來,上海、江蘇、廣東等14個省份的下轄市區縣召開「統計造假屢禁難絕專項治理行動動員部署會」或披露有關工作情況。
公開訊息顯示,這一專項治理行動將自2023年3月持續至2024年2月,是繼2022年統計造假不收手不收斂問題專項糾治工作後,部署的新一輪防懲統計造假的重要舉措。近期部分地區第一階段的自查自糾工作即將完成。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近日在研報中稱,可能受到統計造假專項治理的影響,近期經濟數據波動加劇。從全國層面看,在沒有外生衝擊的情況下,4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按月錄得-0.47%、-0.63%,投資按月連續兩月為負。
在地方層面,張瑜統計稱,4月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較為罕見的各省份數據一致向下的現象,例如31個省份中有30個的4月工業增加值按年低於3月。此前如此之多的省份按年下行有兩次,均是各省生產受到重大衝擊的時候,一次是2019年4月,受增值稅率下調影響,當年3月搶生產;二是全國大範圍物流堵塞的2022年4月。
在開展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的同時,部分數據的透明度下降。國家統計局在公布4月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等指標時,新增附注稱,這三個指標增速是按可比口徑計算的,由於報告期數據與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數據之間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計算增速。
責任編輯: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