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持續乾旱致供電緊張 廣東如坐針氈?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3/05/30 10:12

最後更新: 2023/05/30 14:43

分享:

分享:

西南部水電大省的雲南從年初王今持續乾旱,本月的降水亦未完全緩解旱情。作為用電大省的廣東,外受電量接近七成來自雲南,在6至8月的季節性用電高峰,可能率先受到缺電的波及。專家指,雲南今後可能不會再給廣東便宜的水電,增長的用量要靠廣東自家發展風電、光伏來補足。

在國家的「西電東送」工程中,雲南、廣東分別是南方電網體系中最大的送電方和用電方。據統計,在廣東省電力供給結構中,2022年雲南送廣東電量為1221億千瓦時,佔廣東省外受電量的68.92%,佔廣東發受電量總和的16.03%。因此,面對雲南供電緊張,關於「廣東怎麼辦」的疑問也逐漸增多。

廣東2021年5月中旬出現電力緊張,多個地區需要實行錯峰用電,當時雲南乾旱導致供電不足就是最大原因。

在這情況下,廣東已計劃在2025年前把電源裝機規模增至2.6億千瓦,比2020年接近倍增,可謂算提前佈局。

但是否代表廣東將能減少從外省購入電力,專家幾乎一致認為無可能。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指,廣東本土發電仍高度依賴火電,天然氣、煤炭等資源需靠外部供應,而風電、光伏發電的比例仍然較小,且強烈依賴空間和天氣因素,在空間不足的廣東,其很難成為比現有供電模式更穩定的電力。

林認為,廣東未來廣東新能源發電的理想狀態,還是依靠外電送電,只有西北戈壁能滿足廣東的用電需求,而這將牽涉到大型項目的規劃,包括電網轉型等。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