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實訪內地偏遠城市:爛尾工程隨處見 農民無田可耕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3/07/12 16:30

分享:

分享:

彭博記者實訪貴州遵義,發現當地大量建築和景區項目因資金問題而爛尾。(配圖)

隨著內地二三線城市的債務狀況愈來愈受到關注,美媒記者芥日走訪曾屬於窮困地區、現已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貴州遵義市,在這座擁有660萬人口的城市看到大量爛尾的公路、住宅及旅遊景區,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的財政資金已經見底,背後則是多年以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下,所隱藏的嚴重債務危機。

在中國西南一條新建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上,幾個年輕人在細雨中慢跑,家庭主婦遛著狗,退休男人提著鳥籠和朋友散步...奉新高速公路自四年前施工停滯以來,目前仍處於部分封閉狀態,是遵義市眾多未完工基礎設施項目之一。除了高速公路之外,住房項目和旅遊景點也未完工。

彭博社記者走訪了遵義奉新高速一帶,公路旁邊的許多建築已被政府下令遷拆,以便為工程騰出空間。但一名附近的居民表示,由於政府的資金耗盡,工程停滯,他們正為這些街區進行粉刷和翻新,期望能夠轉售,「政府實在是太缺錢了,以至於沒有為那些被迫搬遷的人提供臨時住所所承諾的資金」。

該居民還透露,當地民眾曾經抗議,但政府實在是沒有錢。像遵義這樣的例子,在貴州省內擁有太多了。

奉新高速的部分路段規劃至今仍因資金問題長期停工。

記者又到當地一個未完工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了解,一名49歲的清潔工表示,2011年政府收回了她的土地房屋,為項目讓路。如今12年過去,她仍然住在租來的公寓裡,政府從未有交付她承諾的新家。現在她只能通過掃街,賺取每月約1,300元人民幣收入,「我們現在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只有土地可以清掃」。

「過去我們自己種糧食、養活自己。房子是我們自己的,不用付房租。水是從井裡打來的,我們不用付水費。現在一切都有價格了。」

報道提到,中國現時面臨的債務風險核心問題是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這些工具的創建是為了通過規避市政當局在市場上出售債券的限制,來為基礎設施提供資金。然而,融資平台很少能產生足夠的回報來履行其義務,這意味著大多平台依靠再融資、注入市政資金等方法保持償還能力,而這些方法正在枯竭。

這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所欠資金被稱為「隱性債務」,因為它不會出現在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

雖無官方數字,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2月時曾估計,截至去年底,中國此類債務未償餘額為66萬億元人民幣,大幅高於疫情年的40萬億元。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