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管濤:政策底已現 市場底仍需等待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3/09/04 12:25

最後更新: 2023/09/04 15:13

分享:

分享:

當局近期出台組合拳促經濟。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市場迷茫和信心不足可能是此次與過去經濟周期下行的最大不同點。目前政策底已現,但市場底仍要等待經濟走出底部,這需要信心和耐心。

管濤指出,三大因素制約中國經濟達到潛在增速,分別是舊動能下降較快,疫情疤痕效應以及外部形勢複雜嚴峻。

舊動能下降較快。舊動能的重要組成之一是土地財政。當前市場關注的房地產下行和地方債務問題實則是土地財政「失靈」的一體兩面。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9.45萬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8.21萬億元,佔比87%。今年前7個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2.29萬億元,按年降19.1%,基本上回到2017年前水平。同期,商品房銷售額7.05萬億元,按年降1.7%,僅相當於2019年同期的85%。參考2017年和2021年土地出讓預算差異,地方政府性基金將少收近4.5萬億元,專項債額度可能都無法補上缺口。地方政府維持存量債務流動性都有壓力,更別提加大投資來穩增長。更為關鍵的是,若房地產銷售額中樞確定性下降,進入存量更新置換的階段,土地收入中樞下降也將是地方政府面臨的新常態。2021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除今年一季度外,其他七個季度房地產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均為負貢獻。

中金測算「認房不認貸」效果:新房銷售面積增速料升3.5%

國家發改委內設民營經濟發展局 加強政策統籌及推動見效

疫情疤痕效應。產出負缺口、就業不充分和低通脹均與之有關。疤痕效應的另一重要表現是企業和居民現金流受損,信心不足。企業預期不穩就會推延投資計劃,居民信心不足就可能會「多存少貸」,甚至提前還貸。

外部形勢複雜嚴峻。首先是全球總需求依然趨於下行,歐美消費韌性主要體現在服務消費而非商品消費。其次是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去風險」逐漸替代「脫鉤論」,措辭上看似溫和,實則行動上延續著「去中國化」。此外,沒有央行能完全獨立於美聯儲,美國經濟韌性和高通脹是其他國家央行最難受的情形。

四大政策發力點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管濤也指出,有四大政策發力點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用好正常的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新舊增長動能轉換。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他表示,中國保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經濟政策著眼於長短結合,結構調整為主,政策刺激為輔。即便短期政策也要一件件落實、一步步見效。從市場來講,需要降低對政策刺激和經濟反彈的預期,順應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扎實推進轉型升級。從政府來講,需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抓實抓細政策落地生效,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這恰如其分地表明,唯有穩住增長、防住風險,才能穩住預期、提振信心。

外管局:上半年境外資本呈淨流入態勢

謝鋒 :中國經濟發展比你想像的更好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