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逝世|「克強經濟學」治國 任內GDP年均增長6.2%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3/10/27 09:50

最後更新: 2023/10/27 19:30

分享:

分享:

李克強任內中國經濟維持高增長。

李克強在任總理期間,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達到6.2%。外界也把他治理經濟的理念命名為「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

李克強早年下鄉當過知青,1970年代末高考制度恢復後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是第一批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在北大上學期間,師從已故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等人,並曾任北大學生會常代會會長。李克強先後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是黨內少有的高學歷領導。李克強也保持著一項紀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迄今歷任總理中學歷最高者。

「李克強經濟學」一詞源於時任英國巴克萊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巴克萊在當時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列出,李克強經濟學有三個重要支柱,包括避免大規模刺激、去槓桿化以及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向市場放權讓利。也有學者認為,李克強經濟學與1980年代的「列根經濟學」(Reaganomics)有很多共通點,例如減少開支、降低稅收,不搞財富再分配等。

內地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則認為,「經濟改革、轉換政府職能、放開市場」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本質內容。

講求實用、重視「裡子」也是李克強治理經濟的另一大特色,新冠疫情期間經濟蕭條,他破天荒提出「地攤經濟」,利用路邊攤來紓緩國內因貿易戰、疫情清零政策帶來的失業潮。該政策當時引起爭議,被北京等地方叫停。但「地攤經濟」的用作得到重視,各地陸續開放擺攤,甚至上海、深圳都修訂法例允許擺地攤的活動。

不過李克強本人從未提出過這三大要素,也沒有把自己理念定義為「李克強經濟學」。這定義外界根據他上任後掌管經濟的思路,以及他的一些做法和說法中推斷出來。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