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指中國經濟仍處青春期 宏觀政策應轉向「防過冷」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4/01/09 15:37

最後更新: 2024/01/09 15:49

分享:

分享:

李稻葵指中國經濟仍處青春期 宏觀政策應轉向「防過冷」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發布《先立後破、以進促穩:2024中國經濟展望》宏觀報告。人行原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總結稱,中國仍處青春期,仍是充滿潛力的成長型經濟體。他亦指,有些長期問題必須要解決,宏觀政策應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

預計2023年實際GDP年均複合增速約為4.5%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物價低迷,景氣指數低位徘徊,經濟吸納就業能力顯露疲態,經濟運行低於潛在增速。剔除2022年疫情帶來的低基數影響,預計2023年實際GDP年均複合增速約為4.5%,低於實現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所需的年均增速4.59%。

報告強調,即便不考慮疫情沖擊,2010至2019年中國GDP增速已經連續多年年均下降0.33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持續單調下滑的長期趨勢已經形成,疫情沖擊延續並加重了這一總體趨勢。因此,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2035年目標,當下必須重振增長,逆轉過去多年來已經形成的GDP增速單調下降趨勢。

官媒:持續暢通民企訴求反映和問題解決通道

人行蔡昉:現代化需建設中國特色福利國家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多是長期以來積累形成的,不能簡單歸咎於疫情沖擊、房地產、地方債、民營企業等因素。新時期以來,國家政策的發力點在於規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經濟問題,力求規范有序、社會穩定。在此過程中,宏觀經濟政策應當積極對沖規范性政策在經濟活動中的收縮效應。然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免責優先等問題始終突出,導致經濟政策與治理政策的收縮效應互相疊加。

報告強調,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當下必須轉變意識,宏觀經濟政策思路必須配合和適應國家治理新格局,宏觀政策應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