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4月社融負增長 中金:不必誇大影響

經濟脈搏

撰文: 尹航

發布時間: 2024/05/12 15:09

最後更新: 2024/05/12 17:42

分享:

分享:

內地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12.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少於市場預期的13.9萬億元,按年減少3.04萬億元。單計4月,新增社融負增長1987億元,是2005年10月以來第一次出現負值,較去年同期少增1.4萬億元。中金表示,金融行業GDP統計的變化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行為動機,實際上是對存貸款數據 「擠水分」,並間接降低了M2增速,不必誇大其對經濟與市場的影響。

中金認為,這次金融數據反映的情況要比數字變化複雜得多。4月金融數據大幅放緩反映內需仍較疲弱,但金融「擠水分」的影響可能更多一些。

中金引述人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指出,2023年及以前,金融業增加值在做季度核算時,主要參考存貸款餘額的按年增速進行推算;2024年一季度優化後,金融業增加值在季度核算時,改為更多參考銀行的利潤表指標。

該文章進一步指出,在統計方法優化之前,金融機構有月末沖規模的動機、「存貸款中含有虛增的、不規范的成分」,而在核算方法優化調整後「沖高存貸款的壓力明顯減少」、「勢必帶來貨幣供應量、貸款總量的同步減少」。同時,該文章認為,方法調整優化「對貨幣信貸增長的擾動可能集中體現在二季度,且會在下半年持續產生影響」。

中金指出,由於打擊空轉、金融GDP擠水分開始發揮作用,實現GDP增長5%的目標就更加需要實體經濟保持穩健的增長,這說明財政發力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如果5月之後發債進度加快,將有利於支撐貨幣增速與經濟增長。

內地4月進口出口增長8.4%及1.5%勝預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