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央積極呵護樓市 惟需求不振房地產難迎拐點

經濟脈搏

撰文: 袁瑋婧

發布時間: 2024/05/17 15:29

最後更新: 2024/05/21 13:19

分享:

分享:

內地周五住房金融政策全面放鬆,分析師認為,政府收儲有助降低市場供應過多風險,調整首付及房貸比例有積極影響,表明了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積極呵護態度,惟需求不振下,仍難以帶來房地產的拐點。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周五表示,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酌情以收回、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出讓的閒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幫助資金困難房企解困,他又指,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金融政策方面,人行宣布下調首套及二套商業住房首付比例下限至15%及25%;同時取消全國層面首套及二套按揭利率政策下限。

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表示,此種形勢的去庫存僅僅減少商品房供應,不影響需求,預計後市房價跌幅放緩但量能繼續萎縮。加大力度支持房企不能帶來房地產的拐點,需求政策缺乏的情況下預計行業將繼續下行。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政府收儲其實也是想辦法去庫存,降低首付比例是為增加居民購買能力,但這兩年居民買房保守,市場或不會有積極響應。但政策表明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積極呵護態度,可引導買房人心態的正面轉變。公積金和商業貸款配合使用,有更好的效果。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指,政府收儲存量住房,整體來說一個積極和令人鼓舞的方向。但關鍵問題是誰來提供資金及最終提供多少資金,畢竟地方政府資金比中央政府有限的多。由於需求仍然匱乏,降低房貸利率的影響將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政府去做最後的買家。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